时间: 2025-05-06 02:2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4:30
戏为双松图歌(韦偃画)
作者: 杜甫
天下几人画古松,
毕宏已老韦偃少。
绝笔长风起纤末,
满堂动色嗟神妙。
两株惨裂苔藓皮,
屈铁交错回高枝。
白摧朽骨龙虎死,
黑入太阴雷雨垂,
松根胡僧憩寂寞,
庞眉皓首无住著。
偏袒右肩露双脚,
叶里松子僧前落。
韦侯韦侯数相见,
我有一匹好东绢,
重之不减锦绣段。
已令拂拭光凌乱,
请公放笔为直干。
在这个世界上,能画古松的人少之又少,毕宏已年迈,而韦偃却还年轻。画笔在长风中起舞,细致的笔触引人入胜,满堂的观众都为其神妙的技艺而赞叹。两株古松惨遭折磨,苔藓和树皮斑驳交错,像是铁枝交错着向上生长。白色的松树残骨如龙虎般陨落,黑暗的阴云中,雷雨交加,松根下的和尚孤独地休憩着,白发苍苍无处可依。和尚偏袒右肩,露出双脚,松子从树叶中掉落,正好落在僧人的面前。韦侯啊韦侯,我们相见不过数次,但我有一匹上好的东绢,厚重而不失华丽。已经让人来清理凌乱的光影,请你挥笔为我画出笔直的松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著称,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的苦痛与挣扎。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他生活困顿之时,通过对韦偃画松的赞美,表达了对艺术、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切与祝福。
《戏为双松图歌》不仅是一首描写画作的诗,更是杜甫对艺术及其背后情感深刻的思考。开篇便点出世间能画古松的人寥寥无几,传达出对古松这一意象的珍视与敬畏。同时,杜甫用毕宏与韦偃的对比,展现了艺术创作中年龄与经验的差异,反映出时间对艺术的影响。
诗中描绘的两株古松,惨裂的苔藓与交错的枝干,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接下来的意象中,白色的松骨与黑色的阴影交织出一种生与死的状态,深刻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力量。松根旁的和尚,体现了在喧嚣之中寻求宁静的渴望,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全诗的最后,杜甫对友人的呼唤,既是对艺术创作的期待,也是对友谊的珍视。透过画松的过程,杜甫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诗中融汇了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友谊的珍惜,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反映了生命的坚韧与脆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友谊的珍贵与深厚。诗中交织着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展现出杜甫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谁是诗中提到的画家之一?
A. 杜甫
B. 毕宏
C. 李白
D. 王维
诗中“松根胡僧憩寂寞”中的“胡僧”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松树
B. 一个和尚
C. 一位画家
D. 一种动物
诗中提到的“东绢”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情
C. 自然
D. 生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杜甫的《戏为双松图歌》的全面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