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2: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2:26:24
晨光挂高岭,晴色媚远客。
哀湍吼丛薄,宿雾袅绝壁。
露重蓟花紫,风来蓬背白。
迷涂朴渥跳,饮涧于菟迹。
层巅多折木,迮磴有飞石。
不知山几重,杳杳入丛碧?
清晨的阳光洒在高耸的山岭上,晴朗的天空吸引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山间的急流发出哀鸣,薄雾缭绕在峻峭的绝壁之上。露水沉重,映衬着紫色的蓟花,微风吹来,白色的蓬草随风摇摆。迷雾中的小路如同跳跃的朴树,溪水在流淌,留下了菟丝子的痕迹。山顶上有许多折断的树木,阶梯上则有飞溅的石块。我不知道这山重重叠叠,深邃而神秘,似乎一直延伸到碧绿的丛林深处。
作者介绍:范成大,字君颖,号少游,江苏人,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见长,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范成大游历千石岭时,表现他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山水景色的深刻感悟。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游览山水,吟咏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千石岭》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展现了作者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诗歌修养。诗中,晨光、晴色、湍流、宿雾、露重等意象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个清新、宁静的自然画面。作者通过描绘晨光洒在高岭上的景象,引入读者进入一个清晨的山水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山的高峻和远方客人的迷恋,后两句则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描写,展现出生动的生机和情感。尤其是“露重蓟花紫,风来蓬背白”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花草在露水和微风中的状态,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受。
最后两句则表现出对深邃山林的无尽探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疑惑。这种对自然的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让读者在欣赏山水之美的同时,也反思人生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千石岭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尽探索的哲思,体现出一种恬淡、淡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晨光挂高岭”表达了什么意境?
诗中提到的“哀湍”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不知山几重”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