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5:16
浮湘沿迅湍,逗浦凝远盼。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
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
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
纷吾望阙客,归桡速已惯。
中道方溯洄,迟念自兹撰。
赖欣衡阳美,持以蠲忧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湘江沿岸的旅途景象。水流湍急,波光粼粼,远眺岸边,渐渐看到江水的宽阔,心中不禁感叹水流的浩荡。赤色的岸边映衬着云霞,绿色的竹林沿着溪涧而生。群山环绕,风景美好,令人陶醉。夜晚猿声阵阵,平沙上有雁群飞过。思念在阙楼的游子,早已习惯了归航的快艇。途中回头望去,心中慢慢涌起思绪。庆幸能欣赏到衡阳的美景,借此摆脱内心的忧虑。
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陵,唐代诗人,号称“江南诗派”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风清新俊逸,擅长山水和游子思乡的题材,常以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作者旅行途中,表现了他在湘源至潭州衡山县的所见所感。借助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景色的欣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湘江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情感状态。开篇即以“浮湘沿迅湍”引入,画面感强烈,仿佛置身于江水之间。接着,通过“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表现出水流的气势与诗人心中的感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赤岸杂云霞,绿竹缘溪涧”一句,色彩鲜明,呈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表现出湘江的秀丽景致。紧接着“向背群山转,应接良景晏”,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变化,表达出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珍视。
后半部分“沓障连夜猿,平沙覆阳雁”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生动,夜猿的叫声与飞雁的景象相互交织,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呼应前文,感受到衡阳的美丽,借此抒发内心的忧虑得以解除,展现了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的心灵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传达出通过自然景色获得内心安宁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赤岸”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归桡速已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沓障连夜猿”中的“猿”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1. A 2. C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