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十四弟归洪州赋莫如兄弟四章赠行》

时间: 2025-05-06 02:13:58

诗句

志欲收九族,别离乃同生。

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3:58

原文展示:

志欲收九族,别离乃同生。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渴望聚集九族亲人,然而别离却是相生的常态。谁能实现这个愿望,唯有孔方兄(钱币)能让我寄托情感。

注释:

  • :志向、愿望。
  • 收九族:古代对亲属的称谓,“九族”指的是广义的家族,表示对家族团聚的渴望。
  • 别离:指亲人之间的分离。
  • 同生:同生共存,表示共处的状态。
  • 孔方兄:指的是钱币,意指金钱可以带来某种连接或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文学评论家。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传统诗歌的创新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黄庭坚送别十四弟返回洪州时创作,表达了他对兄弟情谊的珍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深厚的家族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情感深邃而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家庭与亲情的渴望。在人际关系中,亲情是一种最为珍贵的纽带,尤其是在离散的时代,亲情显得愈发珍贵。诗中通过“志欲收九族”的表达,强调了对家庭团聚的强烈愿望。然而,现实却是“别离乃同生”,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亲情时的无奈与哀愁。

“谁能成此意,惟有孔方兄”一句,将金钱与人际关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金钱似乎是维系人们情感和交流的一种方式。孔方兄(钱币)不仅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反映了黄庭坚对人情冷暖的细腻观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亲情的眷恋。诗不仅是对离别的感慨,更是对人际关系深度的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志欲收九族: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团聚的强烈渴望,显示出对亲情的重视。
  2. 别离乃同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常常面临的分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
  3. 谁能成此意:表达了诗人对实现团聚愿望的渴望与无奈。
  4. 惟有孔方兄:引入金钱这一元素,暗示金钱在维系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志欲收九族”与“别离乃同生”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金钱比作寄托情感的媒介,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家族团聚的渴望以及对离散的深切体验。

意象分析:

  • 九族:象征着家庭和亲情,表达了对家族团聚的向往。
  • 孔方兄:象征着财富与现实,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物质因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收集什么?

    • A. 九族
    • B. 十个朋友
    • C. 书籍
    • D. 财富
  2. “惟有孔方兄”中的“孔方兄”指的是什么?

    • A. 亲人
    • B. 钱币
    • C. 朋友
    • D. 老师
  3. 诗中提到的“别离乃同生”反映了什么?

    • A. 人生的快乐
    • B. 人生的无常
    • C. 人生的希望
    • D. 人生的奋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比较黄庭坚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首诗都涉及对亲情的思考和对离别的感慨,但黄庭坚更加强调现实中的物质因素(如金钱),而杜甫则集中在情感的深度与无奈,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班婕妤怨 新成安乐宫 五洲夜发 五洲夜发诗 游巴陵空寺诗 闲居对雨诗 和傅郎岁暮还湘州诗 咏鹤 奉送始兴王诗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疾风迅雷 畤畦 寅年用卯年 儿字旁的字 包含详的成语 势成水火 青字旁的字 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旡字旁的字 马足车尘 雉驯 五斗折腰 家财万贯 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卜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呈验 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浑然天成 包含嗔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