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1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15:28
献郑给事
作者:杜荀鹤(唐代)
化行邦域二年春,樵唱渔歌日日新。
未降诏书酬善政,不知天泽答何人。
秋登岳寺云随步,夜宴江楼月满身。
他日朱门恐难扫,沙堤新筑必无尘。
在化行邦域的第二年春天,樵夫们唱着渔歌,日日都在更新。
尚未降下诏书来酬答良好的政治,不知道天的恩泽会答应哪一个人。
秋天登上岳寺,云随我的步伐而行;
在江楼的夜宴中,月光洒满了我的全身。
将来朱门大户恐怕难以打扫,沙堤新筑的地方必定没有尘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秋登岳寺”与“夜宴江楼”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热爱。岳寺的高远与江楼的夜景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杜荀鹤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9年,号称“白云山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个人情感。杜荀鹤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献郑给事》创作于杜荀鹤的任职生涯中,反映了他对政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淡淡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繁华的看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樵夫和渔夫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开头两句以“樵唱渔歌”表现出人们在自然中劳动的情景,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政治,诗人提到“未降诏书酬善政”,表达了对良好治理的期待与担忧,反映出他对社会现状的深思。
在描写秋天的岳寺和夜宴的江楼时,诗人运用细腻的感官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月满身”的意象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静感,仿佛诗人在欣赏美好事物时忘却了世俗烦恼。最后两句则回归到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朱门大户难以打扫的隐喻,也许是在警示着权贵的奢华与浮华终究难以持久。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和人文的交融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关注与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人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与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樵唱渔歌”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劳动的快乐
B. 政治的繁忙
C. 自然的宁静
D. 生活的忧虑
诗中“朱门”象征什么?
A. 自然
B. 富贵
C. 贫穷
D. 乡村
诗人的心境在最后两句中有什么变化?
A. 从快乐到忧虑
B. 从忧虑到快乐
C. 从忙碌到宁静
D. 从宁静到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杜荀鹤的《献郑给事》更关注社会政治与自然的结合。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个体情感与孤独,展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意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