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山寺老僧》

时间: 2025-07-28 12:11:38

诗句

草靸无尘心地闲,静随猿鸟过寒暄。

眼昏齿落看经遍,却向僧中总不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2:11:38

原文展示:

草靸无尘心地闲,
静随猿鸟过寒暄。
眼昏齿落看经遍,
却向僧中总不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的宁静生活。他脚踩草鞋,心境悠闲,没有一丝尘埃,静静地与猿猴和鸟儿交谈,享受着自然的宁静。虽然他的眼睛模糊、牙齿掉落,已经看遍了经书,但在僧侣中却始终保持沉默,似乎在思考着更深层次的东西。

注释:

  • 草靸:草鞋,古代常用的简易鞋子,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 无尘:没有尘埃,表示一颗清净的心。
  • 寒暄:问候、交流,指与猿鸟的亲密接触。
  • 眼昏齿落:形容年老,身体的衰退。
  • :佛经,指修行的经典。
  • 僧中总不言:在僧侣中始终保持沉默,暗示内心的深邃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0年),唐代诗人,号青山,字子美。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田园生活以及个人的情感,风格简约而深邃。杜荀鹤的诗歌常流露出对尘世的超然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山寺老僧》创作于唐代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诗人可能在山中寺庙中遇见了一位老僧,感受到他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因此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老年智慧的敬仰。

诗歌鉴赏:

《山寺老僧》通过描绘一位老僧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简单生活的赞美。诗中“草靸无尘”一句,既形象描绘了老僧的衣着朴素,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清净和对尘世的超脱。接着“静随猿鸟过寒暄”,则体现了老僧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他的内心不受世俗纷扰,能够与山林中的动物进行心灵的交流,这种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温馨的氛围。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老僧的身体状况:眼昏、齿落,反映了时间对人的摧残。然而,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他依然沉浸在佛理的思考中,“却向僧中总不言”,这句强调了老僧的智慧与深邃。虽然他看遍了经书,却不急于向人传达,似乎在等待一个更合适的时机。这种沉默不仅是对世事的沉思,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表现了对人生、自然以及内心宁静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靸无尘心地闲:以草鞋象征朴实的生活,心灵清净无杂念。
  2. 静随猿鸟过寒暄:与自然界的生灵保持亲密的联系,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3. 眼昏齿落看经遍:描绘老僧年老体衰,经历了许多岁月的积累。
  4. 却向僧中总不言:老僧内心的智慧深邃,选择在适当的时机沉默思考。

修辞手法:

  1. 对仗:如“静随猿鸟”与“眼昏齿落”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生活的安宁与内心的沉思。
  2. 比喻:将老僧的生活比作与自然的交流,体现出一种和谐的境界。
  3. 拟人:猿鸟被赋予了与老僧对话的能力,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老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老年智慧的尊重。它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对自然的融入,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靸:象征简朴和自然。
  • 猿鸟:代表大自然的生灵,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象征佛教智慧和人生哲理。
  • 老僧:象征智慧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草靸无尘”意指什么?

    • A. 生活奢华
    • B. 生活简朴
    • C. 内心烦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老僧“眼昏齿落”,说明他____。

  3. 判断题:老僧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的热爱。(对/错)

答案:

  1. B
  2. 年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杜荀鹤的《山寺老僧》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与个体的孤独,而杜荀鹤则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题童真上人 寄无可上人 和韩吏部泛南溪 杨秘书新居 题岸上人郡内闲居 郑尚书新开涪江二首 其二 送张道者 洛阳道中寄弟 送刘侍御重使江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抽开头的成语 五音六律 戈字旁的字 君子之交 自艾 非字旁的字 心字底的字 黄卷青灯 大猾 杌陧 不平则鸣 口字旁的字 改而更张 包含求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繇的词语有哪些 打出吊入 单人旁的字 百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