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6:06
题偶爱
作者: 方岳 〔宋代〕
随行茶灶曾同宿,看尽朝岚与夕霏。
一片诗愁夜渺渺,树林深处见僧归。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一同在茶灶边宿营的情景,目睹了早晨的雾气和黄昏的晚霞。夜深人静时,心中充满了诗的忧愁,远处的树林里隐约可以看到一位僧人归来的身影。
诗中提到的“僧归”,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僧人常常在山林中修行,象征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一意象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开头两句通过“随行茶灶曾同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亲密的友情与生活的宁静。诗中的“朝岚与夕霏”描绘了四季变化中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转向内心的感受,提到“一片诗愁夜渺渺”,让人感受到那种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忧郁。最后一句“树林深处见僧归”,则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僧人的归来似乎给夜晚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安宁,暗示着一种对内心修炼与宁静的追求。整首诗以自然的景象引入,最后回归到人文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文人对内心情感的敏感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朝岚”指的是什么?
A. 黄昏的霞光
B. 早晨的雾气
C. 晚上的星空
D. 正午的阳光
“树林深处见僧归”中的“僧”通常代指什么?
A. 学者
B. 农民
C. 修行者
D. 游子
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题偶爱》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