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01
题李公麟山庄图
作者: 苏辙
佛口如澜翻,初无一正定。
画作正定看,于何是佛性。
这首诗描写了山庄的画作,开头提到佛的口如波澜翻滚,表明了事物的变化无常,初始并没有一种固定的状态。接着提到画作的正定,反问在这幅画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性。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以诗、文、词、书法等多方面才华著称。苏辙在文学上倡导清新自然的风格,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欣赏李公麟的山庄图时所作,反映了他对艺术和哲学的深刻思考。李公麟是宋代著名的画家,以山水画和人物画闻名于世,苏辙通过这幅画表达对佛教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麟的山庄图的观察,引发了对佛教哲学的思考。开头的“佛口如澜翻”生动地描绘出佛教教义的复杂和变化,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波动。诗中提出“初无一正定”,表明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真理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多元的、流动的。紧接着,诗人又引入画作的主题,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于何是佛性”,强调寻找内在真理的重要性。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宇宙和存在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简洁的言辞中蕴藏着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和哲学修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真理的流动性与不确定性,表现了在艺术作品中寻求内在觉悟的重要性,强调了对佛教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佛口如澜翻”的意思是:
A. 佛教教义简单明了
B. 佛教教义复杂多变
C. 佛教教义固定不变
D. 佛教教义无人问津
“于何是佛性”表达了什么?
A. 对佛教的质疑
B. 对内心觉悟的探寻
C. 对艺术的欣赏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