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1:00
游庐山山阳七咏 漱玉亭
作者: 苏辙 〔宋代〕
山回不见落银潢,
余溜喧豗响石塘。
目乱珠玑溅空谷,
足寒雷电绕飞梁。
入瓶铜鼎春茶白,
接竹斋厨午饭香。
従此出山都不弃,
满田粳稻插新秧。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山中游览,回头望去,银色的水流已不见,只有从石塘中传来的喧响。目光所及,恍若珠宝般的水花溅落在空谷中,脚下的雷电声环绕着飞梁。进入竹斋,看到春天的茶水清白如玉,厨房里飘散着午饭的香气。自此离开山中,心中却不舍,满田的粳稻新插秧,展现出一派生机。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名世,与兄苏轼并称。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内容多描写山水田园。
《游庐山山阳七咏》是苏辙在游览庐山时所作,这首诗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生活的依恋。在宋代,庐山以其秀丽的风光而闻名,是文人墨客常游之地,诗中融入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色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开头两句“山回不见落银潢,余溜喧豗响石塘”,描绘出山间水流的景象,表现出一种动态之美。诗人用“银潢”形容水流的光亮,给予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接着“目乱珠玑溅空谷”,水花溅起如同珠宝般闪烁,构建了诗中的理想化自然景象。
随后,诗人转向人居的描写,“入瓶铜鼎春茶白”,通过细腻的生活场景,传递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従此出山都不弃,满田粳稻插新秧”,则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不舍,象征着对家乡、自然的眷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有动感的自然描绘,也有静谧的生活情趣,情景交融,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生活和谐的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庐山自然景色的热爱,抒发了对乡土生活的眷恋,传递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情感基调,展现了文人追求自然与生活融合的理想。
诗中“银潢”指的是什么?
A. 水流
B. 银子
C. 银色的光辉
诗中提到的“入瓶铜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茶具
B. 一种料理器具
C. 一种酒具
下列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乡土生活的依恋?
A. 满田粳稻插新秧
B. 目乱珠玑溅空谷
C. 足寒雷电绕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