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5:15
失紫竹柱杖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
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恰似郑州却出曹门,
何处待此左科禅客。
在袁门西关丢失了我的竹杖,
经过万载,竟在县里被捡到了。
这状况就像郑州的情况,突然出了曹门,
我不知道哪里再等候这位左科的禅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一字子美,号山谷居士,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是苏轼的好友,主张诗歌要有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风格清新自然,注重音韵和意象。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感慨。竹杖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丢失却又意外寻回,寓意着人生的无常与机缘。
这首诗通过竹杖的丢失与寻回,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描述了丢失的情境,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竹杖不仅是一个物品,更是诗人生活与经历的象征。经过万载,它被重新拾得,仿佛在讲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以郑州和曹门为比喻,表达了对偶然性的思考。郑州作为交通要道,象征着人生的种种可能,而曹门的突现则暗示了生活中意外的发生。最后,诗人提到的“左科禅客”,不仅是对身份的思考,也暗含了对自我修行的追问。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示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黄庭坚的哲学观和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失物是什么?
A. 箭
B. 竹杖
C. 书本
D. 笔
“白话文翻译”中竹杖被捡到的地方是?
A. 郑州
B. 袁门
C. 县里
D. 曹门
诗中提到的“左科禅客”是什么身份?
A. 学者
B. 官员
C. 禅修者
D.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