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3:30
黑蚁旋磨千里错,
巴蛇吞象三年觉。
日光天子转须弥,
失眼众生问演若。
黑蚂蚁在千里之外旋转磨动,巴蛇吞下了大象,却经过了三年才觉醒。太阳光照耀下的天子转动着须弥山,失去眼睛的众生却无从询问这究竟是怎样的变化。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清新豪放、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间复杂现象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尤其是在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对众生的困惑与追求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众生的困惑。开篇以“黑蚁旋磨千里错”描绘小而琐碎的生命在广袤宇宙中的微不足道,暗示着生活的繁琐与无奈。接着提到的“巴蛇吞象三年觉”,则通过巨蛇吞噬大象的夸张比喻,反映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无力感。
而“日光天子转须弥”,通过太阳与须弥山的结合,表达了权威与光明的象征,然而在这光明之下,众生却“失眼”,使人不禁思考在光明与权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迷茫与困惑。全诗在表面上看似杂乱,但实际上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反映了人对生命的困惑、对权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
诗词测试:
“黑蚁旋磨千里错”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微小的力量
b) 巨大的恐惧
c) 光明与权威
“日光天子转须弥”中的“天子”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权威与光明
c) 众生
诗中提到的“巴蛇吞象”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力量
b) 生命的无常
c) 对未知的恐惧
答案:1.a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