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罗汉南公升堂颂二首》

时间: 2025-05-04 11:33:30

诗句

黑蚁旋磨千里错,巴蛇吞象三年觉。

日光天子转须弥,失眼众生问演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3:30

原文展示:

黑蚁旋磨千里错,
巴蛇吞象三年觉。
日光天子转须弥,
失眼众生问演若。

白话文翻译:

黑蚂蚁在千里之外旋转磨动,巴蛇吞下了大象,却经过了三年才觉醒。太阳光照耀下的天子转动着须弥山,失去眼睛的众生却无从询问这究竟是怎样的变化。

注释:

  • 黑蚁:黑色的蚂蚁,象征微小的力量。
  • 旋磨:旋转磨动,形容蚂蚁的工作或活动状态。
  • 巴蛇:一种巨大的蛇,通常用来比喻吞噬巨物。
  • 须弥:指须弥山,佛教中认为是世界的中心。
  • 失眼众生:失去视力的人,象征无知或迷茫之众。

典故解析:

  1. 须弥山:在佛教中,须弥山是宇宙的中心,代表了一种极高的地位和权威。
  2. 巴蛇吞象:这一意象源于古代文化中对大蛇的恐惧,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和吞噬一切的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以清新豪放、意境深远的诗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人间复杂现象的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尤其是在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下,对众生的困惑与追求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生命的无常与众生的困惑。开篇以“黑蚁旋磨千里错”描绘小而琐碎的生命在广袤宇宙中的微不足道,暗示着生活的繁琐与无奈。接着提到的“巴蛇吞象三年觉”,则通过巨蛇吞噬大象的夸张比喻,反映出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无力感。

而“日光天子转须弥”,通过太阳与须弥山的结合,表达了权威与光明的象征,然而在这光明之下,众生却“失眼”,使人不禁思考在光明与权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多的迷茫与困惑。全诗在表面上看似杂乱,但实际上通过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黑蚁旋磨千里错”描绘了微小的蚂蚁在广袤的天地间忙碌,象征着世间的琐碎与混乱。
    • “巴蛇吞象三年觉”用夸张的比喻展示了力量的强大与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威力与生命的无常。
    • “日光天子转须弥”则把权威与光明结合,象征着人类追求真理的渴望。
    • “失眼众生问演若”则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疑惑。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巴蛇吞象”,通过比喻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节奏感强,字数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 主题思想:反映了人对生命的困惑、对权威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体现了黄庭坚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黑蚁:代表微小与繁忙,象征生活中的琐碎。
  • 巴蛇:象征力量与吞噬,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恐惧。
  • 须弥山:象征权威与中心,代表光明与真理的追求。
  • 众生:象征人类的无知与迷茫,强调生命的深刻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黑蚁旋磨千里错”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微小的力量
    b) 巨大的恐惧
    c) 光明与权威

  2. “日光天子转须弥”中的“天子”象征什么? a) 太阳
    b) 权威与光明
    c) 众生

  3. 诗中提到的“巴蛇吞象”反映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力量
    b) 生命的无常
    c) 对未知的恐惧

答案:1.a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李白的作品在意象上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但黄庭坚更注重哲理的探讨,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豪放与洒脱。通过这两位诗人的作品对比,可以更深入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满江红 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於登封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 朝中措 贺张伯宁家儿子犀郎晬日 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二首 其二 后饮酒五首 其二 杂著三首 其三 寄钦止李兄 雪香亭杂咏 杂著三首 其二 满江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鬲字旁的字 梗泛萍漂 手到拿来 包含堂的词语有哪些 掇弄 月字旁的字 岩心 休休有容 犁牛骍角 包含术的成语 包含韬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缁白 动人心魄 匸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纵兵 牛字旁的字 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沦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