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4:09
万竹森然,莫非自己。作如是观,可谓明矣。菁菁翠竹,来者得眼。其不得者,我亦无简。助发此观,亦有风雨。若问轩名,请与竹语。
整首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茂密的竹林,都是自己心中的一部分。若是如此观察,实在是明智的。翠绿的竹子,来的人都能看见。而那些看不见的人,我也不想去挑剔他们。促进这种观察,也有风雨的影响。如果有人问这个轩的名字,请与竹子对话。
该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竹”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常常与高洁、坚韧等品质联系在一起。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出自黄庭坚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内心世界的思考。竹子在诗中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
《归宗茶堂森明轩颂》是一首蕴含深厚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竹林的描写,传达了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敬畏。竹子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美的象征,更代表着清白、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诗中“万竹森然”一句,开篇即以生机勃勃的竹林引入,形成了一个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接下来的“作如是观,可谓明矣”,则是对这种自然景象的思考,强调了观察的智慧。诗人并不局限于表面,而是更深层地理解了竹林的意义。诗中提到“来者得眼”,显示出诗人对来访者的包容,反映了他对人性宽容的理解。而“助发此观,亦有风雨”,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对观察的影响,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与挑战。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黄庭坚以竹子的坚韧象征自己的内心追求,表现出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哲思和情感的结合,使得这首诗在古代文学中显得尤为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反省。通过竹子的象征,传达了坚韧不拔和高洁的精神。
诗词测试:
诗中“万竹森然”的意思是:
A. 竹子稀疏
B. 竹子茂密
C. 竹子枯萎
“助发此观,亦有风雨”中提到的“风雨”象征:
A. 美好的景象
B. 生活的挫折
C. 竹子的生长
诗人如何看待来者?
A. 挑剔
B. 包容
C. 冷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