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56
生公曾说法,听石尚孱顽。
雁塔晴观海,松门夜闭出。
林喧群下缺。
生公曾经讲过道理,我依然听到石头的声音仍然是那么顽固。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雁塔上可以看到大海,松门夜晚关闭后我无法出去。
林中喧闹让我与群山相隔,似乎有所缺失。
作者介绍:李夷庚,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常常在作品中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作者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思索,可能是在行旅中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心境。开篇提到“生公曾说法”,立刻引出一种思辨的氛围,似乎在回忆某位高僧的教诲,强调了内心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渴望。然而,“听石尚孱顽”却隐含了一种无奈,似乎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固执感到无力。接着,诗中提到“雁塔晴观海”,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心灵的追求和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最后一句“林喧群下缺”则展示了一个孤独的身影,身处喧嚣之中却感受到一种缺失,仿佛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失落感。
整首诗表现了在喧嚣与宁静之间的挣扎,反映出一种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诗人以自然为背景,展示了人们在纷扰世界中渴望寻找内心安宁的情感。在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读者在欣赏优美意象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在心灵深处的纠结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对真理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纷扰中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测试:
“生公曾说法”中“生公”指的是:
A. 一位高僧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国君
D. 一位商人
在诗中,松门象征着:
A. 自由
B. 隔离
C. 快乐
D. 繁荣
诗中提到的“林喧群下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失落
C. 愤怒
D. 忙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