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9:09
十里嗟留滞,蒹葭各一方。
不眠时问夜,多病过重阳。
海月悬何处,溪山梦自长。
有怀烟雨外,愁对菊花黄。
在这十里长的路上,我感到无比惆怅,远方的芦苇在不同的地方随风摇曳。夜深不眠时,我常常问自己,何时才能摆脱这种孤独和病痛,特别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刻。海上的月光悬挂在哪里呢?溪流和山峦的美景在梦中不断延续。心中怀念着烟雨朦胧的外面世界,却又愁苦地面对着黄菊的凋零。
刘鸿渐(约1581-1645),明代诗人,字子达,号云泉,生于江西。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期间,诗人因病未能赴友人之约,心中感到无奈和惆怅。重阳节是登高赏菊的日子,诗人虽身处病痛,却难以参与节日的欢愉,因而将内心的孤独与忧愁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九日友人招游海月岩因病阻往》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诗,诗人在重阳节无法与友人共游的情况下,内心的孤独与惆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便以“十里嗟留滞”引入,表现出诗人因病被迫滞留的无奈,十里路的距离仿佛成了他心灵的障碍。接着“蒹葭各一方”则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诗人虽然身边有自然的陪伴,但内心却感受到孤独。
“不眠时问夜,多病过重阳”一句,将时间与节日联系起来,重阳节本是团圆的日子,诗人却因病痛而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节日的惋惜。接下来的“海月悬何处”则是一种对美好景象的向往,海上的月亮带来清幽的意境,而“溪山梦自长”更是将自然美景与内心的渴望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健康的渴望。
最后两句“有怀烟雨外,愁对菊花黄”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对外界的怀念与愁苦的对比,菊花在重阳节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圆满与美好,而诗人却只能在病痛中独自面对。
整首诗以个人的病痛和孤独为线索,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未能赴友人的约定?
A. 天气不好
B. 生病
C. 家中有事
D. 忘记约定
诗中提到的“重阳”是指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重阳节
D. 春节
“海月悬何处”中“海月”象征什么?
A. 悲伤
B. 友谊
C. 美好的向往
D. 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