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2:10
洞仙歌·梳风洗雨
作者: 佚名 〔宋代〕
梳风洗雨,兰蕙摧残後。玉蕊檀芳做霜晓。
板桥平,溪岸小。月下归来乘露冷,赢得清香满抱。
一枝春在手,细嗅重看,风味人间自然少。
拟欲问东君,妙语难寻,搜索尽池塘春草。
想不是诗人赏幽姿,纵竹外横斜,是谁知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细雨轻风洗净了尘埃,兰花和蕙草却在雨中凋零,玉蕊和檀香在晨霜中显得愈发娇美。小小的溪岸在平静的月光下,诗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沐浴着露水的清凉,满怀清香。手中握着一枝春花,细细品味,发现人间的美好却是如此稀少。想要问问春天的东君,却发现很难找到合适的言辞,反复寻找池塘边的春草,似乎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最后,诗人感慨,或许只有诗人才能欣赏这幽美的姿态,但又是谁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呢?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为佚名,创作于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时期,诗词繁荣,特别是在词方面达到顶峰。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背景不详,但可以看出其创作与春天的自然变化、个人情感和对美的追求有密切关系。
这首《洞仙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脆弱。开头的“梳风洗雨”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自然的世界,诗人用极具画面感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花草的状态,尤其是兰蕙的凋残,既显现出春天的生机,也暗含着生命的脆弱。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人生的美好与短暂,手中一枝春花象征着对美的珍惜,但同时又感叹这种美好在世间是如此稀少。最后的“想不是诗人赏幽姿”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向往,也不禁让人思考,究竟能否真正理解生活中的美好。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感慨,折射出宋代文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自然之美与生命无常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梳风洗雨”中的“梳”用来比喻什么?
A. 清洗
B. 挑选
C. 荡涤
D. 整理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东君”是指_____。
判断题: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世间美好的充足感。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