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2:02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
作者: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在百里之外听到雷声震响,正在弹奏的琴声也暂时停了。
府中骑士们纷纷出门,奔向江边等待潮水的到来。
阳光照耀下,秋天的云彩显得格外高远,
辽阔的天空与渤海的水面交融在一起。
惊涛汹涌,波涛来袭如同白雪一般,
让人感到一阵寒意涌上心头。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潮观”这一习俗在古代文学中常常出现,表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赞叹。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孟浩然与好友颜真卿游玩钱塘时,正值观潮的时节,诗人借写潮水之壮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清寒。
《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是一首描写潮水壮观景象的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全诗以“百里闻雷震”开篇,展现了自然界的气势,雷声远传,暗示着潮水即将来临,营造出一种紧张又期待的氛围。接着,诗人写道“鸣弦暂辍弹”,表现了自然之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音乐的暂停寓意着对自然的专注。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则展现了人们对潮水景象的向往,骑士们的出行代表了官员们对自然现象的重视和参与。随后,诗人用“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描绘了秋日的晴空与辽阔的水面,展现了自然的宏伟和美丽。
最后两句“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则以惊涛的汹涌与寒意的生发收尾,传达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含着其威严与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对比深化了诗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潮水的壮观与自然力量,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百里闻雷震”中的“雷”指的是什么?
诗中“鸣弦暂辍弹”表达了什么情感?
“惊涛来似雪”中的“雪”比喻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