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3:43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在北山的白云之中,隐者自在而快乐。
相望而登高,心随大雁飞去,忧愁也随之消散。
忧愁在暮色降临时升起,兴致在清秋的季节中涌现。
时常见到归村的人,沙滩上行走,渡头暂时停歇。
天边的树木如同荠菜般稀疏,江边的小舟如同明月般静谧。
何时能载着美酒,相聚共醉重阳佳节?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以自然风光和隐逸生活为题材,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秋登兰山寄张五》作于唐代,正值重阳节前夕,诗人登高望远,寄情于自然,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此时,正值秋季,孟浩然感受到深秋的气息,心中涌起对重阳节的向往和祝酒的情感。
《秋登兰山寄张五》是一首描绘秋景与抒发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首句“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引入了一个宁静的场景,隐者在白云之间,自得其乐,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心随雁飞灭”,将自己的忧愁与飞雁的自由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他在美丽景色中获得心灵的解脱。愁思在薄暮时分油然而生,正是秋天的凉意与孤独感的叠加,使得情感更加复杂。而“兴是清秋发”,则表现了诗人在清秋时节触动心灵的愉悦和清新。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描绘了归乡的人们,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舒适。最后“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一句,诗人渴望与友人一同举杯畅饮,分享重阳的快乐。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谊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惜,表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快乐,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重阳佳节的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隐者”指的是谁?
诗人希望在重阳节做什么?
答案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诗意、背景及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