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6:56
南中送北使二首
作者: 张说 〔唐代〕
传闻合蒲叶,曾向洛阳飞。
何日南风至,还随北使归。
红颜渡岭歇,白首对秋衰。
高歌何由见,层堂不可违。
谁怜炎海曲,泪尽血沾衣。
待罪居重译,穷愁暮雨秋。
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
人事今如此,生涯尚可求。
逢君入乡县,传我念京周。
别恨归途远,离言暮景遒。
夷歌翻下泪,芦酒未消愁。
闻有胡兵急,深怀汉国羞。
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雠。
释系应分爵,蠲徒几复侯。
廉颇诚未老,孙叔且无谋。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北使归来的思念与感慨。他听说蒲叶随风飞向洛阳,不知何时南风才能到来,能让他随北使回去。红颜已在岭上停歇,白发人则在秋天的衰败中对峙。高歌的机会何在?美好的楼台无法违背。谁会怜惜这炎热海曲的悲伤,泪水已经浸透了衣襟。因罪被贬居于重译,愁苦在秋雨中愈加加深。山面临鬼门路,城围绕瘴江流淌。如今的人事就是这样,生涯还可以追求。遇见你进乡县,请替我传达对京周的思念。离别的恨意因归途遥远而加深,离别的话语在暮色中显得更凄凉。夷歌翻涌着泪水,芦酒也未能消解心中的愁苦。听闻胡兵来袭,内心深藏对汉国的羞愧。和亲不过是伪装,款塞的结果反而成了仇敌。释系应该分爵,免去徒劳几次复侯之事。廉颇未老,孙叔却无谋。如果说冯唐的事情,皇恩尚不可以期待。
张说,字子才,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风清新,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注重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
这首诗写于唐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诗人面对国家的动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南中送北使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表达对北使的送别时,揭示了个人与国家、历史的复杂关系。诗中不仅有对故乡的思念,还有对国家局势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表现出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情感。
诗歌开头通过“传闻合蒲叶,曾向洛阳飞”引入主题,接着以南风与北使的对比,象征着对故乡的渴望与归属感。红颜与白首的对比,突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后面的“高歌何由见,层堂不可违”,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诸如“炎海曲”、“泪尽血沾衣”等,更是加深了诗歌的悲伤基调。最后的“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与期待。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张说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红颜”指的是?
A. 年轻美貌的女子
B. 夕阳的颜色
C. 战争的武器
D. 秋天的树叶
“山临鬼门路,城绕瘴江流”中“鬼门路”指的是什么?
A. 入口
B. 死亡之路
C. 战场
D. 旅行的路径
答案:
可以将张说的《南中送北使二首》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故乡的思念,但是张说更多的是个人情感的流露,而杜甫则更为关注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