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2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9:49
赛罢祠山赛二郎,
酒行明日欲祠张。
愚民可是都忘本,
香火何曾到杜康。
比赛结束后在祠山祭二郎神,
明天的酒宴是为了祭祀张神。
愚昧的百姓是否都忘记了根本,
香火供奉又怎能送到杜康的酒中?
高翥(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其作品风格清新、题材广泛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祭祀文化盛行之时。诗人在夜步天街时,见到祭祀活动,感慨百姓对传统文化的淡漠,表现出对民众忘本的忧虑。
《夜步天街书所见》一诗,展现了高翥对社会风俗的深刻洞察。诗中通过对祭祀活动的描绘,反映出对民众愚昧现象的批判。诗的开头提到“赛罢祠山赛二郎”,显示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崇拜与热闹的祭祀场面,表面上看似热闹非凡,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愚民”的嘲讽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在“香火何曾到杜康”中,诗人将香火与美酒联系在一起,暗示着民众虽然在表面上进行祭祀,实际上却并未真正理解和尊重传统的文化内涵,甚至对其精神价值置之不理。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惋惜的情感,诗人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忧虑。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当时社会民众文化认同的冷漠与遗忘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传统价值的呼唤与对民众愚昧的无奈之情。
诗中提到的“二郎神”是指哪个文化背景中的神明?
“香火何曾到杜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翥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主题上均涉及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但高翥更侧重于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遗忘,而杜甫则关注社会动乱带来的苦难。两者都展现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