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3:55
忠显刘公挽诗 其一 作者:张嵲 〔宋代〕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自从与异域国家交换玉帛,一见寒冷的盟约便心生隐忧。 在乱世中正担心邻国的困难,朝廷中谁会听取转移薪柴的谋略。 他的义气如同杞殖一样忠诚壮烈,见识如同申胥一样不怨天尤人。 松柏在九原路上萧萧作响,他的高名常与溪流共存。
作者介绍:张嵲(1096-1148),字巨山,号紫微,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时事的作品。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悼念刘忠显而作。刘忠显是南宋时期的忠臣,因忠诚而得名。诗中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展现了忠臣的形象和对时局的深刻忧虑。首联以“玉帛交殊域”和“寒盟”为背景,暗示了外交关系的脆弱和国家的隐忧。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杞殖和申胥的比喻,强调了刘忠显的忠诚和智慧。尾联以松柏和溪流为意象,象征刘忠显的高名和精神的长存。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的忧虑。
逐句解析:
自从玉帛交殊域,一见寒盟为隐忧。
乱相方虞邻国难,庙堂谁听徙薪谋。
义如杞殖仍忠壮,识比申胥不怨尤。
松柏萧萧九原路,高名常共建溪流。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刘忠显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通过对忠臣形象的塑造,强调了忠诚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玉帛交殊域”指的是什么?
诗中“寒盟”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杞殖”和“申胥”分别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