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4:19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杜鹃的叫声并不悲伤,猿猴的啼叫也没有那么切切。
在月光下,谁家正在敲打砧石,声音一响便让我心中一阵绞痛。
这杵声并不是为客人而发,客人听到声音却是出于心中的思念。
这杵声不是为了衣物而响,而是想要召唤游子回家。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的诗作著称。孟郊一生艰难,曾历经科举失败,后在诗歌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失落与对家乡的思念。
《闻砧》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困苦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砧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游子的惆怅,反映了普遍人心的游子心态。
《闻砧》以极简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情感。诗中通过对杜鹃与猿啼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特别是“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这一句通过“砧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声音如同刀割一般,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失落感。诗中反复提及的“杵声”,不仅是物理上的声音,更是心灵的召唤,象征着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孟郊敏锐的观察力与深沉的情感。
整首诗揭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孤独感。通过声音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渴望和对家乡的眷恋,展现出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
杜鹃的叫声在诗中被描述为:
A. 悲伤的
B. 欢快的
C. 平静的
D. 不哀的
诗中提到的“杵声”象征着:
A. 衣物的制作
B. 游子的归来
C. 客人的到访
D. 夜晚的宁静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声响表达内心情感?
A. 风声
B. 雨声
C. 杵声、杜鹃声
D. 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