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平原郡王南园诗二十一首·幽翠》

时间: 2025-04-26 21:40:45

诗句

万竿翠竹拥山隅,时有风前一鸟呼。

公若来时罢箫鼓,尽收幽意入蓬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0:45

原文展示:

万竿翠竹拥山隅,时有风前一鸟呼。
公若来时罢箫鼓,尽收幽意入蓬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的幽静和自然的和谐美。翠绿的竹子在山角聚集,偶尔有一只鸟在风中鸣叫。如果你来这里时停止吹箫打鼓,便可以将这份幽静的美好尽数收进蓬壶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万竿:形容竹子的数量非常多。
  •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山隅:山的角落,指山的边缘。
  • 风前:在风的前面,形容环境的宁静。
  • :指的是朋友或尊敬的人。
  • :停止。
  • 箫鼓:古代乐器,箫是吹奏乐器,鼓是打击乐器。
  • 幽意:幽静的情感或意境。
  • 蓬壶:古代传说中能装下美好事物的容器。

典故解析:

  • 蓬壶:源于《山海经》中关于蓬莱的传说,理解为一个理想的境界,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是姜特立在南园中游玩时的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竹林景象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开篇“万竿翠竹拥山隅”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竹林图景,展示了自然的繁茂与和谐。接着“时有风前一鸟呼”则为诗增添了生动的细节,鸟鸣声在风中回荡,令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气息。最后两句“公若来时罢箫鼓,尽收幽意入蓬壶”,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朋友来到这里,放下世俗的喧嚣,沉醉于这幽静的自然中,收获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对生活的哲思。诗人通过对竹林与鸟鸣的描写,传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竿翠竹拥山隅:竹子众多且郁郁葱葱,形成了山角的自然屏障,营造出一种清幽的环境。
  2. 时有风前一鸟呼:偶尔有鸟在风中鸣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氛,体现出自然的生机。
  3. 公若来时罢箫鼓:如果你来到这里,能停止演奏乐器,表明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这一宁静的时光。
  4. 尽收幽意入蓬壶:将这份幽静的美好收纳,象征着对理想生活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与拟人:通过“拥山隅”形象地展现竹子的茂盛,似乎在保护着山的宁静。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在繁忙与喧嚣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竹:象征生机和希望,代表着自然的清新。
  • :象征自由与灵动,表达自然生命的活力。
  • 箫鼓:代表世俗的喧嚣,与自然的宁静形成对比。
  • 蓬壶: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竿翠竹”中的“翠竹”指的是什么?

    • A. 绿竹
    • B. 黄竹
    • C. 干竹
  2. 诗人希望朋友来时做什么?

    • A. 吹箫
    • B. 打鼓
    • C. 停止音乐
  3. “尽收幽意入蓬壶”的意思是?

    • A. 收集美好情感
    • B. 送走烦恼
    • C. 享受喧嚣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在王维的《竹里馆》中,同样描绘了竹林的宁静,但更加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而在李白的作品中,则多了几分豪放与奔放,与姜特立的幽静之美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

相关查询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韵吕君见赠 喜雪呈李公择 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 送顾子敦奉使河朔 移花 木山引水二首 戏作家酿二首 和毛君州宅八咏其一凤凰山 戏作家酿二首 咏霜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若涉渊冰 皿字底的字 神迹 詎詎 采字头的字 分结尾的成语 八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水木清华 包含悦的成语 终养天年 仲由 望风而走 市恩嫁怨 止字旁的字 儗非其伦 扎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