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27:56
送于中丞使北蕃
作者: 雍陶 〔唐代〕
朔将引双旌,山遥碛雪平。
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
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
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
看猎临胡帐,思乡见汉城。
来春拥边骑,新草满归程。
北方的将领引领着双旗,遥远的山峦和平坦的雪原相接。
经过多年的通信,终于可以预计到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情感交流。
在野外的泉边宿营,沙地上望着火光行进。
远处的雕鸮在秋天展翅有力,寒冷的马匹在夜晚悄无声息。
观看猎人来到胡人的帐篷,思乡之情涌现,仿佛看见汉朝的城池。
明年春天骑兵将会拥军边境,新草将覆盖回家的路途。
雍陶,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描写边塞和军事生活,关注士人的情感和家国情怀。
此诗写于唐代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频繁的时期,表达了对北方使者的送别之情,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送于中丞使北蕃》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边塞诗,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即将前往北方的使者的送别之情,同时也融入了对边境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篇以“朔将引双旌”引入,展现了使者的威严和使命感,接着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色,表现出北方的苍凉与广袤。通过“经年通国信,计日得蕃情”,诗人暗示了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了和平交流的期盼。
在描写野宿和沙中行走的情景时,诗人用“野次依泉宿,沙中望火行”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孤独,而“远雕秋有力,寒马夜无声”则通过动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秋意和宁静的氛围。最后,诗人通过“思乡见汉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边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以及个人情感的思考,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作品。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北方使者的送别、对边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交流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朔将引双旌”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将领?
“远雕秋有力”中的“雕”指的是哪种动物?
诗人通过“思乡见汉城”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