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6:51
种竹爱庭际,亦以资玩赏。
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
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
我在庭院边种竹子,既是为了欣赏它的美丽。
到了深秋,雨水淅沥,四周萧条,但我只看到墙边的竹子渐渐长高。
孔子虽身高数仞,但他所处的环境并非适合生长。
“宣尼”即孔子,代表了智慧与文化的象征。诗中提到孔子,暗示竹子虽在贫瘠的土壤中仍能生长,象征着智慧与品德的滋养并不依赖于环境的优越。
姚合,唐代诗人,以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优美而著称,常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这首诗写于姚合在金州西园时,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竹子的欣赏,反映了唐代诗人追求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以竹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中“种竹爱庭际”开头便直接阐明了种植竹子的缘由,既是为了美化庭院,也是一种精神寄托。在“穷秋雨萧条”的环境中,竹子依然挺立,显示了它的坚韧与生命力。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暗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正如孔子所象征的智慧与品德,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环境的优越,而在于内在的坚持与追求。整首诗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示了姚合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种植与生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顽强与追求智慧的认同,强调内在品质胜于外在环境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的“宣尼”指的是谁?
“穷秋雨萧条”中“穷秋”指的是什么季节?
诗中竹子生长的环境被比作什么?
答案:
比较姚合的竹子描写与王维《竹里馆》中对竹子的描绘,可以发现两者都强调竹子的清雅和坚韧,但姚合更侧重于竹子在逆境中生长的坚韧,而王维则更注重竹子带来的宁静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