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待制知越州》

时间: 2025-07-30 06:39:42

诗句

沧海东边会稽郡,朱轮远下相臣家。

已同云汉星辰转,不与监湖风月赊。

越箭抽萌供美茹,秦山堆翠照高牙,买臣严助前时贵,破盗论功未足夸。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6:39:42

原文展示

送张待制知越州
沧海东边会稽郡,
朱轮远下相臣家。
已同云汉星辰转,
不与监湖风月赊。
越箭抽萌供美茹,
秦山堆翠照高牙,
买臣严助前时贵,
破盗论功未足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张待制即将前往越州的情景。沧海的东边是会稽郡,红色的车轮远远驶向相臣的家。早已像银河中的星辰那样不断变化,不再与监湖的风月相互牵连。越州的箭矢发芽,供给美味的茹菜,秦山的青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辉。买臣的严助曾经荣耀非凡,但如今破盗论功的成就不足以夸耀。

注释

  • 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古时地名。
  • 朱轮:红色的车轮,表示车辆或出行。
  • 云汉:指银河,形容星辰的变化和遥远。
  • 监湖:指监湖的风月,可能暗指某一湖泊的景色。
  • 越箭:越州的箭,表示越州的出产。
  • 美茹:美味的茹菜,指当地特产。
  • 买臣:指买臣,历史上为国君所重用的贤士。
  • 破盗论功:破获盗贼后讨论功劳,表达对成就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体诗,与苏轼、黄庭坚并称。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和感情思绪。

创作背景

《送张待制知越州》写于梅尧臣与张待制之间的友谊,张待制即将任职越州,诗人以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不舍。此诗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士人对前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形式,承载着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沧海”“朱轮”“云汉”“越箭”等,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深远的景象。开头的“沧海东边会稽郡”设定了地理背景,展示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接着“朱轮远下相臣家”则通过车辆的行驶,隐喻友人即将出发的情景。

“已同云汉星辰转”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友人即将远行,令人感慨万千。而“不与监湖风月赊”则表现出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祝福,希望他能拥有美好的前程,而不再受过去的牵绊。

后半部分的“越箭抽萌供美茹”描绘了越州的美好,暗示了友人前往新地方的希望与美好前景。“秦山堆翠照高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而最后两句“买臣严助前时贵,破盗论功未足夸”,则引发对功名与成就的深思,表明了即使有过辉煌也不应自满,激励友人在新任上再创佳绩。

整首诗既有送别的情感,又渗透着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沧海东边会稽郡:指明地理位置,给人以开阔的视野。
  2. 朱轮远下相臣家:描绘友人即将远行的场景,表达惜别之情。
  3. 已同云汉星辰转:时光飞逝,友人将踏上新的征程。
  4. 不与监湖风月赊:希望友人摆脱过去的牵绊,迎接新生活。
  5. 越箭抽萌供美茹:描绘越州的美好,暗示友人将有好机会。
  6. 秦山堆翠照高牙:写自然之美,表现出希望和光辉。
  7. 买臣严助前时贵:提及历史人物,反映对功名的思考。
  8. 破盗论功未足夸:即使曾经有成就,也不应自满。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友人的出行比作星辰的变化,意象生动。
  2.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排比:通过多重意象的叠加,营造出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反映出士人对功名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沧海:象征广阔与远方,表达对友人未来的期待。
  2. 朱轮:代表出行,暗示离别。
  3. 云汉:象征时空的流逝,反映人生的变化。
  4. 越箭:代表越州的美好,隐含希望。
  5. 秦山:象征自然的壮丽,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会稽郡”位于哪个地方?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 D. 福建
  2. 填空题:诗中“已同云汉星辰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__

  3.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

    • A. 正确
    • B. 错误

答案

  1. A
  2. 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2. 《送李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3.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梅尧臣 vs. 王勃

两位诗人都在送别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与感慨,但梅尧臣的诗更侧重于对未来的展望与希望,而王勃则在送别中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对过往的追忆。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共同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编者: 王国维
  2.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 - 李白
  3. 《梅尧臣诗集》 - 梅尧臣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巳日万岁池上呈程咏之提刑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 从宗伟乞冬笋山药 寒亭 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其二十 病中三偈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扁鹊墓 寄题商华叔心远堂用卷中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事穷势迫 石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返本朝元 老熊当道 亲昵亡间 包含淹的词语有哪些 醇醪 采字头的字 追偿 属言 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芝开头的成语 舟车之苦 一字旁的字 来祀 玉毁椟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