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6: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6:25
原文展示:
姑苏台上月,倒景浮生河。石梁卧长洲,垂虹跃金波。丛薄散兰麝,水底流笙歌。歌声示断樽前舞,越兵夜入三江浦。吴王沉醉未及醒,不知身已为降虏。响靸廊前珠翠横,采香径里喧鼙鼓。西施和泪下珠楼,回首吴宫隔烟雾。姑苏台殿变秋蓬,荆棘沾衣泣寒露。至今风月动凄凉,余址石桥尚如故。
白话文翻译:
姑苏台上的月亮,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石桥横卧在长洲之上,垂下的彩虹在金色的波浪中跳跃。草丛中散发着兰花的香气,水底传来笙歌的声音。歌声中断了酒前的舞蹈,越国的士兵夜晚进入了三江口。吴王沉醉未醒,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俘虏。响靸廊前珠宝翠玉横陈,采香径里战鼓喧天。西施含泪下楼,回首望去,吴宫已被烟雾隔绝。姑苏台殿变成了秋天的蓬草,荆棘沾满了衣服,哭泣在寒露中。至今风月依旧凄凉,残留的石桥依然如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子建,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写,反映了吴国灭亡的历史悲剧,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但诗人通过对历史悲剧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写,展现了吴国灭亡的历史悲剧。诗中,“姑苏台上月”开篇,以月亮的倒影象征往昔的辉煌,而“石梁卧长洲”则描绘了姑苏台的静谧与美丽。然而,随着“越兵夜入三江浦”,吴国的命运急转直下,吴王沉醉未醒,不知自己已成为降虏。诗中的“西施和泪下珠楼”更是增添了一抹悲凉的色彩,西施的泪水象征着吴国的灭亡和个人的悲剧。最后,“姑苏台殿变秋蓬”和“荆棘沾衣泣寒露”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引发读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姑苏台的描写,反映了吴国灭亡的历史悲剧,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现实凄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引发读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姑苏台”位于哪个城市? A. 苏州 B. 杭州 C. 南京 D. 扬州
诗中的“西施”是谁? A. 吴王的王后 B. 越国的间谍 C. 吴王的宠妃 D. 越国的公主
诗中的“越兵夜入三江浦”指的是什么事件? A. 越国军队夜袭吴国 B. 吴国军队夜袭越国 C. 越国和吴国的和平谈判 D. 吴国的内乱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