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3:04
原文展示:
楚洲寒意动,忽感授衣天。
白雁投斜日,黄花隐暮烟。
秋残风雨后,鬓改滞留年。
乡思东篱畔,江流为我传。
白话文翻译:
在楚水之畔,寒意袭来,忽然感受到秋天的气息。
白雁在斜阳中飞翔,黄花在暮色中隐约可见。
秋天已近尾声,风雨过后,岁月在我鬓发上留下了痕迹。
思乡之情在东篱旁涌上心头,江流将我的思念传递。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汝楠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重阳节有登高的传统,象征着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亲人的思念。此时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九日登高》是一首典型的咏秋诗,浓厚的秋意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给读者。诗的开头“楚洲寒意动”,以“寒意”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生动而真实。接下来的“白雁投斜日”则通过白雁的飞翔,象征着秋天的迁徙与离别,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黄花隐暮烟”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丽,黄花的意象既可以理解为菊花,也可以象征着生命的短暂。秋天的残留与风雨的洗礼使得诗人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这在“鬓改滞留年”中得到了凸显,岁月在脸上的痕迹,无不在提醒着人们珍惜当下。
最后两句“乡思东篱畔,江流为我传”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东篱的隐喻不仅代表着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深切的乡愁。江流作为自然的象征,承担着传递思念的使命,诗人在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之间形成了深刻的联结。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雁”象征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旅行
“鬓改滞留年”中“鬓”指的是什么?
A. 头发
B. 眉毛
C. 眼睛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对什么的思念?
A. 朋友
B. 故乡
C. 自然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