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2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25:34
《和陶饮酒二十首》
哓哓六男子,弦诵各一经。
复生五丈夫,戢戢丁欲成。
归田了门户,与国充践更。
普儿初学语,玉骨开天庭。
淮老如鹤雏,破壳已长鸣。
举酒属千里,一欢愧凡情。
这首诗描绘了六位男子齐声朗诵经典,五位年轻的壮汉在努力成长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认为田园生活能带来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小孩子刚学会说话,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而淮老(淮南王)的儿子如同破壳的雏鸟,展翅高飞。诗人举杯畅饮,尽情庆祝,却也感到些许愧疚,意识到这种快意与平凡之情的对比。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思想家。他的诗词作品广泛而深刻,风格独特,兼具豪放与婉约。
《和陶饮酒二十首》是苏轼对陶渊明饮酒诗风的回应与借鉴。在诗中,苏轼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反映了他在政治风波后的心境,渴望逃离官场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群男子吟诵经典的悠扬场景,展现了文化与友谊的力量。诗中不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更传达了对生命新生的感慨。苏轼用“普儿初学语”来象征希望与未来,反映了社会的延续和新生事物的诞生。而“举酒属千里”则暗示着人际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在喝酒时感受到朋友的温暖。这种情感的复杂性通过“愧凡情”得以深化,体现了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和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赞美。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关于“哓哓六男子”的描述,下列哪项最符合诗意?
“普儿初学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强调个体的隐逸与自然的融合,而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则在此基础上,融入了友情与生活的反思。两者虽然都对饮酒有热情,但苏轼更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