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5:54
杨巨源的《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原文如下:
两河战罢万方清,
原上军回识旧营。
立马望云秋塞静,
射雕临水晚天晴。
戍闲部伍分岐路,
地远家乡寄旆旌。
圣代止戈资庙略,
诸侯不复更长征。
全诗翻译:
两条河流的战争结束了,四方都变得宁静;
原野上的军队返回,认出了昔日的营地。
骑马仰望云彩,秋天的边塞显得宁静;
在水边射雕,傍晚的天空晴朗。
守边的士兵闲暇,分岐的道路上显得冷清,
遥远的故乡寄托在旗帜上。
在这个盛世,停止战争依靠的是政治谋略,
诸侯们再也无法进行漫长的征战。
杨巨源(约737年—约804年),字季良,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表达对社会和人事的关注。
该诗作于唐代,当时国家经过多次战争后逐渐走向安定。杨巨源通过描绘征人归来的场景,表达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与对过往战争的反思。
杨巨源的《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是一首颂扬和平与怀念往昔的诗作。诗中通过“战罢万方清”的开篇,迅速引入了战争结束后国泰民安的背景,展现出士兵们归来的喜悦。这种喜悦不仅仅是对战争结束的庆祝,更是对旧营地的深情回望,体现了对家国的深厚感情。
立马望云的意象,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美好,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尤其“射雕临水晚天晴”,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反映了士兵们从战斗中回归到平静生活的心态。接下来的戍闲和分岐路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后的闲适与冷清,暗示着过去的战斗已经成为历史,士兵们的生活逐渐回归平常。
整首诗的情感在结尾处达到高潮,通过“圣代止戈资庙略”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强调了政治的智慧和安定的重要性。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展现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歌围绕和平与安宁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幅安定、和谐的社会图景。
诗中提到的“万方清”指的是什么?
“射雕临水”中的“射雕”象征什么?
本诗表达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变迁,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豪情;而杨巨源则将重点放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与对战争历史的反思上,具有更强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