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4-26 03:05:52

诗句

遗稿六丁取尽,君王谩遣所忠。

既友商山四皓,又容淮南公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5:52

原文展示:

遗稿六丁取尽,君王谩遣所忠。既友商山四皓,又容淮南公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典故的回顾与感慨,遗留的稿件已经被取尽,忠诚的君王却随意地遣散了忠臣。既然能与商山的四位高士为友,又能容纳淮南的八公。

注释:

字词注释:

  • 遗稿:留下的文稿。
  • 六丁:古代传说中的神灵,寓意人力所能及的极限。
  • 君王:指统治者。
  • 谩遣:随意地派遣或遣散。
  • 商山四皓:指四位隐士,象征高洁的志向。
  • 淮南公:指淮南王刘安,以其贤德和才华著称。

典故解析:

  • 商山四皓:四位隐士,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和刘伶,象征着隐逸精神和高洁的志向。
  • 淮南公八:指淮南王刘安,他是一位著名的士人和道教思想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真,号山斋,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怀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政治地位不稳的年代。诗人通过古典典故表达对忠诚与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贤士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六言的结构,简洁而富有韵律感。内容上,诗人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忠臣被遣散的惋惜和对理想的追求。在第一句“遗稿六丁取尽”中,诗人以“六丁”的典故,象征着人力的极限和忠诚的代价,暗示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已然无望。在第二句“君王谩遣所忠”中,诗人通过“谩遣”二字,表达了对君王的无奈与失望,展现了统治者对忠臣的不重视与草率。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的高士相提并论,彰显了他对理想的向往和对贤者的尊重。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对自身价值和理想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遗稿六丁取尽:诗人感叹曾经的理想与追求已被抛弃,象征着对忠诚的消耗。
  • 君王谩遣所忠:表达对君王胡乱遣散忠臣的不满,流露出无奈的情感。
  • 既友商山四皓:诗人自诩能与高洁的隐士为友,突显理想。
  • 又容淮南公八:同时也能接纳贤人,显示出诗人对才华的渴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的方式,使得语言更加和谐。
  • 比喻:通过典故的引用,诗人将忠诚与理想进行隐喻,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忠诚的追求,同时也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无奈与失望。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反映出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遗稿:象征着过去的理想与追求。
  • 君王:代表政治权力的无情。
  • 四皓八公:象征高洁的志向与贤德的才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遗稿六丁取尽”中的“六丁”象征什么? A. 忍耐
    B. 忠诚
    C. 无奈
    D. 理想

  2. 诗中提到的“商山四皓”主要象征: A. 忍辱负重
    B. 高洁志向
    C. 忍让
    D.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和黄彦华帅机六言十首》均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但杜甫的《登高》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而刘克庄的作品则侧重于个体的忠诚与失落。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荆州即事 荆州即事 荷池 酆都观 读林罕小说 登金山 春日 鹧鸪天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必恭必敬 任人摆弄 匸字旁的字 下驷 凶乱 巛字旁的字 至字旁的字 秋结尾的成语 李广难封 包含殃的词语有哪些 五雀六燕 疋字旁的字 糖萝卜 雪茧 勃兴 旡字旁的字 饿虎扑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