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暮言志》

时间: 2025-05-04 09:43:11

诗句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

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

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43:11

原文展示:

秋暮言志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
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
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
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阳光洒在田野上,霜华洗净了碧空。
初冬的冰面如镜般平滑,菊花丛中香气袭人。
远山的烟雾深邃而翠绿,彩霞如旗帜般绚烂。
思绪如泉水般涌出,飞扬的想象游走于高山之中。
已经收获了千箱的喜庆,未来的日子该如何继续迎接和把握呢?

注释:

  • 朝光:清晨的阳光。
  • 浮烧:照耀、照亮。
  • 霜华:霜的光辉,形容霜冻后的清新景象。
  • 结浪:凝结成浪,形容冰面上的波纹。
  • 冰初镜:初结成冰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平滑。
  • 在径菊方丛:在小径旁的菊花丛中。
  • 约岭:远处的山岭。
  • 滋泉侧:泉水的旁边。
  • 飞想:飞扬的想象。
  • 傅岩中:在高山岩石之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通过“霜华”“菊方丛”等意象,表现了秋冬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这些意象往往在古诗中象征着高洁、坚韧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世民(598年-649年),唐代第二位皇帝,名李世民,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多体现出他的治国理政的理想和个人的抱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李世民统治时期,表达了他在秋冬之际对未来的思考和期望。作为一位皇帝,李世民不仅关注国事,也关注个人的理想与情怀。

诗歌鉴赏:

《秋暮言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志向与追求。诗的开头,阳光和霜华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冬图景,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冰初镜”“菊方丛”等意象,进一步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似乎在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选择。

在最后,诗人提到已获千箱庆,表现出一种对成就的自豪,但又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何以继熏风”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继续前行的思考,寓意深远。整首诗在自然美与情感交融中,展现了李世民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和广阔胸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光浮烧野”:清晨的阳光洒在辽阔的田野上,给人一种温暖和明亮的感觉。
    • “霜华净碧空”:霜冻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清澈,给人一种纯净的视觉享受。
    • “结浪冰初镜”:初冬的冰面如同一面平滑的镜子,反射出周围的美景。
    • “在径菊方丛”:在小径旁的菊花丛中,暗示着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欣赏。
    • “约岭烟深翠”:远山的烟雾深邃而翠绿,给人一种神秘而安宁的感觉。
    • “分旗霞散红”:绚丽的霞光如同展开的旗帜,美丽而动人。
    • “抽思滋泉侧”:思绪如泉水般涌出,暗示着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
    • “飞想傅岩中”:思绪飞扬在高山之间,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 “已获千箱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自豪,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 “何以继熏风”:对未来的思考与迷茫,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初镜”,将冰面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赋予其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寓意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既要享受当下的美好,也要思考未来的方向。

意象分析:

  • 秋冬意象:诗中多次提到秋冬的元素,如霜华、冰面、菊花等,象征着季节更替与生命的沉淀。
  • 自然景象:描绘的山水、阳光、霞光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 情感表达: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华净碧空”指的是什么?
    A. 霜冻后的天空
    B. 碧蓝的湖水
    C. 冬天的雪景

  2. “已获千箱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迷茫
    B. 对成就的自豪
    C.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提到的“飞想傅岩中”是指什么?
    A. 思绪飞扬在高山之间
    B. 追逐梦想
    C. 旅行的快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与思考。
  • 王维《山居秋暝》: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世民的《秋暮言志》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索,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思乡情怀,而后者则结合了自然景象进行更广泛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对唐代诗歌有系统的收集与解读。
  • 《李世民与唐代文化》:探讨李世民时期的文化背景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 其二 次韵南轩喜雨 其三 南乡子(送朱元晦行,张钦夫、邢少连同集张孝祥) 减字木兰花 再和 其一 南歌子(赠吴伯承) 瑞鹧鸪 去临川书西津渔家 朝谒南岳 玉渊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福惠 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执迷不醒 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尸字头的字 省油灯 内帘 皮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讣闻 攴字旁的字 逐流忘返 腐肠之药 父字头的字 草堂 严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