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晚归鹭》

时间: 2025-05-02 18:55:48

诗句

池上静难厌,云间欲去晚。

忽背夕阳飞,乘兴清风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5:48

原文展示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晚归鹭
作者:钱起 〔唐代〕

池上静难厌,云间欲去晚。
忽背夕阳飞,乘兴清风远。

白话文翻译

在池塘上静谧的景象让人难以厌倦,正值黄昏时分,云彩间似乎想要归去。忽然,一只白鹭背对着夕阳飞起,乘着兴致向着清风远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池上:指池塘上,强调环境的宁静。
  • 静难厌:静谧的景象让人难以厌倦。
  • 云间:云彩之间,描绘了黄昏的天空。
  • 欲去晚:想要在晚间离去。
  • 忽背:突然背对着。
  • 夕阳:指落日,暗示时间的推移。
  • 乘兴:带着兴致,表现出一种愉悦的状态。
  • 清风远:乘着清风远去,表现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提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写晚归的鹭鸟,隐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符合唐代文人对自然的赞叹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10-765),字仲明,号香山,晚唐诗人,曾任职于地方政府。其诗风清新雅致,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而真挚。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蓝田溪杂咏》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感悟,特别是晚归鹭的描写,表达了他在黄昏时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美好自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晚归鹭》是钱起《蓝田溪杂咏》中的一首,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核心特征。诗人通过描绘黄昏的池塘与归来的白鹭,传达了一种幽静与和谐的美感。诗的开头“池上静难厌”便设定了一个静谧的背景,描绘了晚归的宁静时光。接着,诗人通过“云间欲去晚”,展现出黄昏时分的云彩和即将离去的时光,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忽背夕阳飞”一句,鹭鸟的飞起与夕阳相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自然美的描绘,又暗含了时间的流逝。最后的“乘兴清风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峰,诗人以白鹭的自由飞翔,传达了他心中向往自然与悠然自得的情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正是唐代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上静难厌:强调池塘上的宁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云间欲去晚:描绘了黄昏时,云彩似乎要离去的情景,隐喻时间的流逝。
  • 忽背夕阳飞:鹭鸟在此时飞起,形成了与夕阳的对比,表现出一种动态美。
  • 乘兴清风远:鹭鸟乘着清风远去,表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夕阳”与“清风”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将白鹭的飞翔赋予了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池塘:象征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
  • 白鹭:象征纯洁、自由,表达诗人向往自然的情感。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瞬间的珍惜。
  • 清风:象征自由与愉悦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池上静难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池塘的厌倦
    B. 对宁静景象的喜爱
    C. 对云彩的向往

  2. “忽背夕阳飞”中的“背”有何意?
    A. 指向
    B. 背对
    C. 反对

  3. 诗人通过白鹭的飞翔表达了什么?
    A. 对生活的逃避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山水的热爱。
  • 李白《早发白帝城》:展现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钱起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的美与内心情感的融合,但钱起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观察,王维则更为宏观,常常将自然景象与哲理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生查子(闻莺用竹坡韵) 菩萨蛮(春日呈安国舍人) 垂丝钓 鹧鸪天(次韵宝溪探梅未放) 前调 西江月 前调(为丁明仲纪梦) 前调(咏鸳鸯菊、双心而白、秋晚始开) 柳梢青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匸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高斋学士 后生可畏 腾焰飞芒 辵字旁的字 不食之地 倚翠 包含二的词语有哪些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寸字旁的字 柴立不阿 升结尾的成语 荒梗 浓开头的成语 永垂千古 重规袭矩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