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1:03
答何积中
李流谦 〔宋代〕
先生古心寄玄漠,
老松矫矫石凿凿。
已欣净社得胜友,
更枉高轩出奇作。
山林轩冕无间然,
造物从公意所便。
决科纵未吞余子,
著书亦足垂千年。
这首诗写的是李流谦对何积中的赞美与感慨。他提到何积中有着高远的志向和心境,像是那古老的松树矗立于岩石之间,坚定而不动。他感到欣慰的是,他能够在清净的社交圈中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在高雅的环境中创作出不凡的作品。诗中还提到山林和高官的生活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造物的意图各有其适宜之处。即使科举考试没有得到好的名次,写书也足以流传千年。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流谦对友人的回答,表达了他对友人何积中的欣赏与感慨,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流谦的《答何积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诗中的“古心寄玄漠”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坚持,古老的心境与广阔的天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了诗人对自由心灵的向往。
“老松矫矫石凿凿”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已欣净社得胜友”,展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的喜悦,反映出人际关系中真挚的情感。
在“山林轩冕无间然”的句子中,诗人对山林与高官生活的比较,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价值的相对性。最后两句则总结了诗人对科举与著书的看法,表达了即使未能在科举中取得成功,写作仍能留存千年,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深邃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雅情操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此诗运用了比喻(如“老松”比喻理想与坚韧)、对仗(如“石凿凿”对应“矫矫”)、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与价值的思考,强调文学创作的持久性和个人内心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答何积中》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流谦
C. 杜甫
D.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古心寄玄漠”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理想的追求
C. 对友情的珍惜
D. 对权力的渴望
“决科纵未吞余子”的意思是?
A. 科举未能成功
B. 书写可以流传千年
C.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
D. 自然造物的道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流谦的《答何积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流谦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宁静与自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