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坐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7 08:16:32

诗句

灵通寺前老圃,畦蔬想见如云。

谋拙嗟予飘泊,归来与尔知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16:32

原文展示:

灵通寺前老圃,畦蔬想见如云。谋拙嗟予飘泊,归来与尔知闻。

白话文翻译:

在灵通寺前的老园子里,想象着那里的蔬菜长得茂盛如云。我感叹自己谋事不周,漂泊不定,如今归来,与你分享这些见闻。

注释:

  • 灵通寺:寺庙名,具体位置和历史不详。
  • 老圃:老园丁,这里指老园子。
  • 畦蔬:园中的蔬菜。
  • 谋拙:谋事不周,指做事不够聪明或计划不周。
  • 飘泊:漂泊不定,指生活不稳定,四处流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经历了一段漂泊生活后,回到家乡或某个熟悉的地方,感叹自己的漂泊经历,并与友人分享这些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灵通寺前老园子里的蔬菜茂盛如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诗中的“谋拙嗟予飘泊”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谋事不周、生活漂泊的无奈和自责。而“归来与尔知闻”则透露出诗人希望与友人分享这些经历和感受的愿望。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灵通寺前老圃”: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地点,灵通寺前的老园子,为后文的想象和感慨提供了场景。
  • “畦蔬想见如云”:通过想象园中蔬菜茂盛如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谋拙嗟予飘泊”: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谋事不周、生活漂泊的无奈和自责。
  • “归来与尔知闻”: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分享这些经历和感受的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畦蔬想见如云”中,将蔬菜茂盛的景象比喻为云,形象生动。
  • 对仗:“谋拙嗟予飘泊”中,“谋拙”与“飘泊”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通寺:寺庙名,象征着宁静和神圣。
  • 老圃:老园子,象征着稳定和安宁。
  • 畦蔬:园中的蔬菜,象征着自然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灵通寺”是指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地点 B. 一个虚构的地方 C. 一个历史事件 D. 一个文学典故

  2. 诗中的“谋拙嗟予飘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B. 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和自责 C. 对友情的珍视 D. 对自然的热爱

  3. 诗中的“归来与尔知闻”表达了什么愿望? A. 希望与友人分享经历和感受 B. 希望独自享受宁静 C. 希望得到友人的帮助 D. 希望远离尘嚣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坐三首 其二》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的生平及作品。

相关查询

破阵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诉衷情 送瞿生还拜亲 玉堂春 海棠 元日词其二·御阁 喜迁莺 其一 端午词·御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至当不易 一方之任 祲威盛容 包含携的成语 母字旁的字 号啕大哭 插叙 黹字旁的字 庾园 小猫熊 女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云尤雨殢 叫叫嚷嚷 创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