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7:07
原文展示:
西窗杂咏三首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白话文翻译:
穿过篱笆的两根竹子,如同龙的后代,风轻轻吹过,竹叶发出萧萧声响,便能听到。 即便到了葛陂,心中的愿望仍未满足,还要将甘霖般的雨水洒向广阔的平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其闲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某个闲适的午后,透过西窗观察到庭院中的竹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引发了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愿望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穿篱两竹”和“风叶萧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诗中的“龙孙”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又赋予了它们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气质。后两句则通过“葛陂”和“甘雨洒川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龙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龙的后代 C. 风 D. 雨
“葛陂”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 转折点 B. 地点 C. 象征 D. 自然现象
诗的最后一句“更将甘雨洒川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C. 对雨水的喜爱 D. 对恩泽的渴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