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窗杂咏三首》

时间: 2025-04-28 19:27:07

诗句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27:07

原文展示:

西窗杂咏三首 穿篱两竹是龙孙,风叶萧萧便有闻。 却到葛陂心未已,更将甘雨洒川原。

白话文翻译:

穿过篱笆的两根竹子,如同龙的后代,风轻轻吹过,竹叶发出萧萧声响,便能听到。 即便到了葛陂,心中的愿望仍未满足,还要将甘霖般的雨水洒向广阔的平原。

注释:

  • 龙孙:比喻竹子,因其形态挺拔,似龙之子孙。
  • 葛陂:地名,此处用作比喻,表示一个地方。
  • 甘雨:比喻恩泽或有益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其闲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张耒在某个闲适的午后,透过西窗观察到庭院中的竹子,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从而引发了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愿望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通过“穿篱两竹”和“风叶萧萧”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诗中的“龙孙”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又赋予了它们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气质。后两句则通过“葛陂”和“甘雨洒川原”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穿篱两竹是龙孙”,通过“穿篱”和“龙孙”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竹子的形态和气质。
  • 第二句“风叶萧萧便有闻”,以“风叶萧萧”的声音,增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感。
  • 第三句“却到葛陂心未已”,用“葛陂”作为转折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未满足。
  • 第四句“更将甘雨洒川原”,以“甘雨洒川原”的意象,寄托了作者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和愿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龙孙”比喻竹子,赋予其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 拟人:“风叶萧萧”赋予风和叶子以人的听觉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龙孙”、“风叶萧萧”、“葛陂”、“甘雨洒川原”。
  •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龙孙”象征高贵和神秘,“风叶萧萧”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葛陂”象征一个地方或转折点,“甘雨洒川原”象征恩泽和愿望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龙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龙的后代 C. 风 D. 雨

  2. “葛陂”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 转折点 B. 地点 C. 象征 D. 自然现象

  3. 诗的最后一句“更将甘雨洒川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自然的敬畏 B. 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 C. 对雨水的喜爱 D. 对恩泽的渴望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抒发,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宏观把握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行香子 行香子 回舟即事 行香子 秋思 行香子慢 泰宁、芦庵滩 行香子 春暮 行香子 其一 和朱少宗伯兰堣 行香子 夏日楠溪江纪游 行香子 其三 月夜独坐赏岩桂 行香子 行香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椓木 小字头的字 怨情 凿空立论 麻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含羞忍辱 口语籍籍 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青字旁的字 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事 万室之国 丶字旁的字 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席上之珍 卵泡 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沉心静气 包含之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