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3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39:39
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
作者:权德舆 〔唐代〕
令节在丰岁,皇情喜乂安。
丝竹调六律,簪裾列千官。
烟霜暮景清,水木秋光寒。
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
天文丽庆霄,墨妙惊飞鸾。
愿言黄花酒,永奉今日欢。
这首诗描写了丰收的季节,皇帝的心情愉悦而安宁。乐器声中,歌舞迎接着千官的到来。秋天的景色清冷而明净,水边的树木在秋光中显得分外寒冷。筵席设在曲池之上,远望终南山的尽头。天上的星辰在庆祝的夜空中闪耀,书法的笔迹令人惊叹如飞舞的凤凰。愿以黄花酿成的美酒,永远陪伴今天的欢庆。
权德舆(约759年-818年),字季长,号无闷,唐代诗人,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著有《权德舆诗集》。他的诗风清新明快,作品题材广泛,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作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属于应制诗。重阳节是古代重要的节日,庆祝丰收与团圆。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国家的安宁与丰收的喜悦,因而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皇帝的赞美及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
《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氛的诗歌,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的感慨。首联“令节在丰岁,皇情喜乂安”,直接引入诗的主题,强调了节令的美好与国家的安定。接下来的“丝竹调六律,簪裾列千官”,描绘了热闹的场面,乐声悠扬中,官员们齐聚一堂,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节日的欢愉与和谐。
在描写秋天的景色时,诗人使用了“烟霜暮景清,水木秋光寒”,表现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气氛,既有秋天的萧瑟,又不失风雅。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与意境深度。接下来的“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自然,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人文与自然交融的思考。
最后两句“愿言黄花酒,永奉今日欢”,表达了作者希望将这份欢庆与美酒永远珍藏的愿望,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歌以节庆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人民安定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向往。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欢庆的场面,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的繁荣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筵开曲池上”中的“曲池”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花酒”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