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失题四首》

时间: 2025-05-04 13:45:21

诗句

抽得闲身鹤不如,高秋酒熟鞠黄初。

便驱天驷识途马,归钓江乡缩项鱼。

往比已清随毂转,今来身世似舟虚。

不须更说知此早,且喜尘缘尽划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5:21

原文展示:

失题四首
作者: 曾国藩 〔清代〕

抽得闲身鹤不如,高秋酒熟鞠黄初。
便驱天驷识途马,归钓江乡缩项鱼。
往比已清随毂转,今来身世似舟虚。
不须更说知此早,且喜尘缘尽划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闲暇时感受到的不同于闲鹤的自在,尤其是在高秋时节,酒已醇厚,黄菊初放。作者愿意让骏马带路,回到江边钓鱼的宁静生活。回想过去的清醒如随车轮转动,现今的身世却像浮舟一样虚幻。无需再说早已明白这一切,且高兴的是尘世的羁绊已然消除。


注释:

  • 抽得闲身:抽出闲暇的时间。
  • 鹤不如:鹤是指清闲自在的生活,这里表达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 高秋:指深秋时节,象征着丰收和成熟。
  • 酒熟鞠黄初:酒已酿好,黄菊初开,表现出秋天的丰盈。
  • 天驷:指天上的骏马,象征快速、顺利。
  • 识途马:指熟悉路途的马,暗喻对生活的了解。
  • 归钓江乡:归去江边钓鱼,象征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 身世似舟虚:对人生的感慨,身世如同浮舟,虚无而不实。
  • 尘缘:世俗的牵绊与缘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岳州人,清末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及书法家。他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以维新和自强为理念,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曾国藩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总结期。经历了官场起伏和社会动荡,他对清闲生活的渴望愈发强烈,表现出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开篇以“抽得闲身鹤不如”引入,表达了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将自己和鹤的闲适作比较,暗示出他对现状的不满。随后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高秋酒熟鞠黄初”营造了一个丰盈而又宁静的场景,暗示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描绘“便驱天驷识途马,归钓江乡缩项鱼”时,诗人运用了隐喻,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厌倦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逃离尘世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往比已清随毂转”,回忆起往日的清醒与明朗,然而“今来身世似舟虚”则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迷茫,仿佛一切都在流逝,身世如浮舟般无根,终究归于虚无。

最后一句“不须更说知此早,且喜尘缘尽划除”则是诗人的自我安慰,他意识到世俗的纷扰已无所谓,真正的快乐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整首诗不仅蕴含了对自然的赞美,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抽得闲身鹤不如: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高秋酒熟鞠黄初:描绘丰盈的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宁静。
    • 便驱天驷识途马:愿意让骏马带路,回归自然生活。
    • 归钓江乡缩项鱼:向往江边钓鱼的淡泊生活。
    • 往比已清随毂转:回忆过去的清醒生活。
    • 今来身世似舟虚:感慨现今的身世如浮舟般虚无。
    • 不须更说知此早:不再需要多言,心知肚明。
    • 且喜尘缘尽划除:欣喜于尘世的牵绊已然消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身世”比作“舟”,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尘缘”以情感,增加诗的深度与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虚无的思考,展现出一种超然、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闲适与自在的生活。
  • 高秋:象征成熟与丰盈,反映自然的宁静。
  • :代表放松与享受生活的态度。
  • 江乡:象征着自然与恬淡的生活方式。
  • :象征人生的虚无与浮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抽得闲身鹤不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忙碌生活的向往
    • B. 对闲适生活的渴望
    • C. 对社会的失望
  2. “今来身世似舟虚”中的“舟”象征着什么?

    • A. 生活的稳定
    • B. 人生的虚无
    • C. 自然的美好
  3. 诗人对尘世的态度是?

    • A. 依恋
    • B. 超然
    • C. 逃避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苏轼的《赤壁赋》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酒的赞美,但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
  • 王维《山居秋暝》:强调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与曾国藩的淡泊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曾国藩全集》
  • 《古诗词鉴赏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满江红 赠孙居士 满江红 赠一庵 满江红 赠密庵 满江红 赠密庵述三教 满江红 赠止庵张宰公 满江红 赞圆庵付居士 满江红 赠睡着李道判 满江红 赠丁县令三教一理 满江红 授觉庵 满江红 赞谁庵殷管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片字旁的字 鳥字旁的字 敖不可长 包含逃的成语 炒货 妄图 迁延稽留 行走如风 丿字旁的字 吉永匈合 包含瞎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帜的成语 包含至的成语 咬开头的成语 离情别绪 失听 反犬旁的字 南冠楚囚 物殷俗阜 虫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