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3: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3:45:21
失题四首
——曾国藩
金堤旧溃高家堰,
复道今年盛昔年。
自古尘沙同浩劫,
斯民涂炭岂前缘?
沉江欲祷王尊壁,
击揖谁挥祖逖鞭?
大厦正须梁栋拄,
先生何事赋归田?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河堤决口的忧虑,和对民生困境的关心。诗人提到高家堰的老堤在今年再次溃决,与去年相比情况更加严重。自古以来,天灾人祸并不罕见,民众的生活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想要在沉江之际祈求神灵的庇佑,却不知道谁会像祖逖那样奋发有为。大厦的稳固需要梁栋的支撑,那么,身为老师的您为何要赋闲在家、归隐田园呢?
曾国藩(1811-1872),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治国理政的才能闻名。他在湘军的建立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国藩的诗词风格严谨而深沉,常表达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
《失题四首》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及国家的忧虑。诗中提到的自然灾害与民生困境,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忧虑。开篇以金堤溃堤为引,勾勒出一幅惨痛的灾后景象,紧接着通过“自古尘沙同浩劫”的叹息,展现出历史的循环与无情。曾国藩在诗中不仅表露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也隐含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呼唤更为负责的治理。
后半部分的“沉江欲祷王尊壁”则显现了诗人对神灵的渴求,反映了在无力改变现状时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同时,提及祖逖的历史典故,既是对勇敢精神的推崇,也暗示了当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最后一句“先生何事赋归田?”直指士人应当投身于国家建设,而非隐于田园,表达了强烈的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展现出曾国藩作为一个士人的责任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值得后人深思。
整首诗体现了曾国藩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强调士人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无奈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高家堰”是指什么?
诗人用“祖逖”来激励谁?
“大厦正须梁栋拄”中“大厦”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