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翠岩亭六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7 06:52:03

诗句

野寺鸣钟晚,斜晖敛翠微。

牛羊下曲径,吾自澹忘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03

翠岩亭六首 其四

作者:刘津 〔明代〕

原文展示

野寺鸣钟晚,斜晖敛翠微。
牛羊下曲径,吾自澹忘归。

白话文翻译

在这静谧的晚钟声中,野外的寺庙响起钟声,夕阳的余晖渐渐收敛在翠绿的山峦中。牛羊在曲折的小路上缓缓归家,而我却心如止水,淡然忘却了归途。

注释

  • 野寺:指偏僻的寺庙,环境清幽。
  • 鸣钟:敲响的钟声,常用于寺庙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 斜晖:夕阳的余晖,光线倾斜,象征着傍晚时的宁静美。
  • :收敛,聚集。
  • 翠微:青翠的山峦,形容自然的美丽景色。
  • 牛羊:代表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 曲径:弯曲的小路,增添了诗境的灵动感。
  • 澹忘归:心境悠然,自然忘记了归家的时间和方向。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鸣钟”与“野寺”结合,营造出一种禅意的空间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津,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幽的自然环境中,诗人可能是在游览或隐居时写下,表达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心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津的《翠岩亭六首 其四》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傍晚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淡然与宁静。诗的开头“野寺鸣钟晚”,钟声的回响带来一种时间流逝的感受,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斜晖敛翠微”则通过描绘夕阳的余晖,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和谐。接下来的“牛羊下曲径”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牛羊的归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最后一句“吾自澹忘归”则是诗人的感悟,他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境如水,不再执着于归途,体现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以及心灵的宁静,这些都是明代士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野寺鸣钟晚”:在傍晚时分,偏远的寺庙传来钟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斜晖敛翠微”:夕阳的光辉逐渐消退,山峦的青翠在灯光下显得更加柔和,象征着一天的结束。
    • “牛羊下曲径”:牛羊在小路上归家,体现了乡村的平静与安详。
    • “吾自澹忘归”:我心境宁静,自然忘记了归家的时间,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鸣钟晚”和“斜晖敛”,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钟声、夕阳、牛羊等意象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田园画面。
  • 主题思想:本诗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心态。

意象分析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及对人生的思考。
  • 夕阳:代表一天的结束,寓意宁静与反思。
  • 牛羊:象征田园生活的安宁与和谐。
  • 曲径:暗示人生旅途的曲折与变化,反映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鸣钟晚”指的是哪个时段的景象?

    • A. 早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深夜
  2. “吾自澹忘归”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 A. 忧愁
    • B. 忘却
    • C. 迷失
    • D. 归心似箭

答案

  1. C. 傍晚
  2. B. 忘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通过“空山不见人,唯闻钟声响”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 孟浩然的《春晓》则通过春天的景象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津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明代山水田园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如梦令 其五 如梦令·一片灵空为伴 如梦令 如梦令 春暮别张允升 如梦令 初夏 如梦令 其二 如梦令 其一 中吕思情 如梦令 宝珠斋饭罢箸响椀寂为作一偈时宿东天目 如梦令 其十三 如梦令·如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貝字旁的字 入吾彀中 门庭若市 干翮 后悔何及 文字旁的字 笃实 竺法 将机就机 隹字旁的字 掩口卢胡 包含驼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半死梧桐 整齐画一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