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1: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1:34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作者:苏轼 〔宋代〕
泽国梅雨馀,衰年困蒸溽。
高堂磨新砖,颇觉利腰足。
松根百尺井,两绠飞净渌。
流觞聚儿童,一笑为捧腹。
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
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
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
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雪屋。
俯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
远追钱氏馀,近吊祖侯躅。
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
谁似刘将军,逸韵谢边幅。
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
春岩彩鸡舞,月峡哀猿哭。
朝先啼鴃起,暮与寒螀续。
我老废吟哦,赖君时击触。
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
清游得三昧,至乐谢五欲。
莫作狂道士,气压刘师服。
这首诗描绘了梅雨过后的泽国景象,感慨人生的无常与岁月的流逝。开篇提到梅雨的余韵,感受到暑气的逼迫,描写高堂上的新砖让人觉得腰身更加灵活。接着,诗人描述了松根下的井水清澈,儿童们聚在一起欢笑,形成一种轻松的气氛。接下来,诗人提到清风可以抵挡炎热,面对山石的刚毅之气,开始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三伏天的炎热,别无他物。诗人长歌入云,不需要乐器伴奏,西湖的美丽如同西子,烟雾缭绕如同眉目。接着描绘了涛江的波涛,浪花翻腾如雪,俯仰四海,飞鸟的速度让人感叹。回顾历史,诗人追忆钱氏的余韵,感慨祖侯的踪迹。人生如寄,寸光阴如同尺玉般珍贵。接着提到刘将军的逸韵,表示自己不如他,千言万语挥手而逝,书本再也读不完。最后,诗人感叹春天的鸡舞与月下的猿哭,早晨鸟儿啼叫,傍晚虫鸣相伴,自己年老时吟诵无力,需要朋友的激励。从今往后,将远眺此幽谷,享受清游的三昧,告别五欲的烦扰。并告诫自己不要做狂妄的道士,要气宇轩昂。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而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借助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与敬仰。
苏轼的《次韵刘景文登介亭》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与人文情怀的作品。诗中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交融,展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通过梅雨后的清新景象,诗人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宁静与释然。
诗的开篇以“泽国梅雨馀”引入,紧接着描绘了高堂上新砖的感觉,生动地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夏日场景。流觞聚儿童的画面则渗透着人间的欢乐与童趣,形成一种温馨的氛围。接着,苏轼以“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感悟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炎热的夏季,似乎没有其他的困扰。
诗中提到的“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则生动地描绘了西湖的美丽,仿佛让人看到西施的风姿绰约。苏轼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怀念。在“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中,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时光如流水般无情,增强了诗的哲思深度。
整首诗的节奏流畅,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苏轼通过诗歌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吾生如寄耳"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西湖”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