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怀范镜秋 其二》

时间: 2025-04-25 04:21:06

诗句

料得南游客,于今欲白头。

好为将母计,莫惜折腰愁。

远道偏多雨,怀人畏及秋。

那知故乡客,十月未披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21:06

原文展示:

怀范镜秋 其二
作者: 曹元询 〔清代〕

料得南游客,于今欲白头。
好为将母计,莫惜折腰愁。
远道偏多雨,怀人畏及秋。
那知故乡客,十月未披裘。

白话文翻译:

我想南方的旅人,如今已想要白发苍苍。
为了照顾母亲,我不惜屈膝承受忧愁。
远道而行偏偏多雨,我怀念的人在秋天让我心生恐惧。
哪知道故乡的客人,十月里还没有披上皮衣。

注释:

  • 南游客:指的是来自南方的旅人。
  • 白头:形容年老或年岁渐长。
  • 将母计:考虑到母亲的处境或需要。
  • 折腰愁:屈膝忍受忧愁,这里形容为了母亲而忍受苦楚。
  • 怀人:思念的人。
  • 畏及秋: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恐惧。
  • 故乡客:故乡的人。
  • 披裘:穿上皮衣,表示天气变冷。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著名典故,但“南游客”与“故乡客”之间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情的深厚感情,表现出对异乡游子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元询,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对母亲的关心与思念之际,表现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无奈,渗透着浓郁的乡愁。

诗歌鉴赏:

《怀范镜秋 其二》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绪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南方旅人和故乡客的对比,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关怀和对故乡的无限思念。开篇以“料得南游客”引入,设身处地地思考他人,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接着“好为将母计”,更是体现了对母亲深深的孝心,愿意为母亲忍受一切苦楚。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秋雨和寒冷的情景,反衬出游子的孤独与忧虑,表现了时节的变换与思念的加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亲情的执着,也有对故乡的惆怅,深切动人。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料得南游客:诗人设想南方的游子,表现出对于远方人的理解和同情。
    • 于今欲白头: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老去,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好为将母计:强调照顾母亲的重要性,体现出诗人的孝心。
    • 莫惜折腰愁:愿意屈膝承受忧愁,展现出对母亲的责任感。
    • 远道偏多雨: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
    • 怀人畏及秋:表达思念与秋天的忧愁,体现对故乡的牵挂。
    • 那知故乡客:揭示故乡的状况,与游子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十月未披裘:用季节变化反映情感的波动,暗示寒冷的来临。
  2.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旅途的艰辛与秋天的寒冷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母亲的深情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出身在异乡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和忧虑,突出亲情和乡愁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南游客:象征远方的游子,代表着对他乡生活的感受。
  • 折腰愁:表现出对母亲的关心与责任感。
  • :象征收获与思念,带来冷清和孤独的氛围。
  • 披裘:暗示天气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内心的寒冷和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游客”指的是: A. 从北方来的旅人
    B. 从南方来的旅人
    C. 本地人

  2. 诗中提到的“将母计”是指: A. 计划旅行
    B. 照顾母亲
    C. 学习知识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曹元询的《怀范镜秋》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关注母亲的忧虑,而后者则是兄弟之间的情谊,展现了不同的情感维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曹元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塞下曲 过胡居士睹王右丞遗文 关山月 石莲花 留卢秦卿 新柳 云阳寺石竹花 金陵怀古 雪二首 风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门字框的字 沈剧 轻才好施 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鲰愚 河不出图 亅字旁的字 包含摆的词语有哪些 王宾鲁 石字旁的字 何妨 左右图史 不煞 兵强马壮 巳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推诚待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