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6:29
谢南平王赐山鸡
——齐己 〔唐代〕
五色文章类彩鸾,
楚人罗得半摧残。
金笼莫恨伤冠帻,
玉粒颁惭剪羽翰。
孤立影危丹槛里,
双栖伴在白云端。
上台爱育通幽细,
却放溪山去不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美丽的山鸡,五色斑斓的羽毛如同华丽的文章,楚地的人们却将它捕获,导致它受到伤害。即使被困在金笼中,也不要怨恨自己失去的冠帻;即使只剩下几粒玉米,也要为失去的羽毛感到羞愧。孤独的身影在红色的栏杆里摇晃,双双栖息在白云之上。诗人对这种细腻的情感深有感触,但却又愿意将它放逐到溪山之中,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困难。
齐己(约704年-770年),字景升,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以描绘山水、咏物为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齐己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文化责任之时。诗中通过山鸡的意象,反映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反思。
《谢南平王赐山鸡》是一首通过山鸡的形象寄托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用“五色文章类彩鸾”描绘了山鸡的华丽,象征着生命的美丽和活力。然而,楚人捕获山鸡的行为,反映出人性对美的掠夺和破坏。金笼的意象不仅传达了对被禁锢状态的无奈,还有一种对失去自由的深切忧伤。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山鸡依然要面对现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命尊严的思考,强调即使身处逆境,仍要珍惜每一粒“玉粒”,不要因失去而感到羞愧。孤立的影子与双栖的伴侣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孤独与陪伴的复杂情感。
最后,诗人提到“上台爱育通幽细”,表达了对细腻情感的珍视,但他又选择将这些情感放逐到溪山中,反映出一种无奈的选择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深意,既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也揭示了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山鸡的意象,探讨自由与束缚的主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渴望。
诗中“金笼”象征什么?
“双栖伴在白云端”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人在最后一句选择了什么?
比对齐己的《谢南平王赐山鸡》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但齐己更加关注自由与束缚的矛盾,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