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1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14:09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随着年岁渐长,我的心情总是感到忧郁,
身体日渐衰弱,头发也变得苍白。
心中的灰暗,甚至不及炉火的温暖,
头发上的白雪,胜过地面上的霜冻。
三峡南边的宾城是最远的地方,
而一年中冬至的夜晚特别漫长。
今夜我才开始觉得房间冷清,
坐等寒衣寄给孟光。
孟光是汉代的一个人物,因其为人仁厚而被称赞。此处提到孟光,意味着诗人希望借助他人之手送来温暖的衣物,表达了对温暖和关怀的渴望。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常以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情感真挚,语言通俗易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身体衰老、心情抑郁之时。冬至是冬季的一个重要节气,象征着寒冷的加深,诗人在此时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孤独。
《冬至夜》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冬至之夜的孤寂与忧愁。开头两句便以衰老和疾病引入,传达出一种无奈和痛苦的心境。尤其是“心灰不及炉中火”,将内心的温暖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接下来的“鬓雪多于砌下霜”,不仅描绘了白发的增加,也象征着岁月的飞逝与生命的无常。
“冬至夜偏长”一句则强调了冬至的漫长与寒冷,正如诗人此刻的心情,沉重而又冗长。最后两句,诗人感受到房间的寒冷,暗示着生活的孤单,期待着寒衣的温暖,这既是对温情的渴望,也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整体来看,诗作运用简单却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充满了对温暖和关怀的向往,展现出白居易成熟的诗歌艺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衰老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以及对温暖的渴望,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深刻。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象,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人对温暖的渴望和生命无常的哲思。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冬至夜》中感受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激动
在诗中,“鬓雪多于砌下霜”是用来形容什么?
A. 头发变白的速度
B. 身体的健康状况
C. 房间的寒冷
“心灰不及炉中火”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温暖
B. 失落
C. 幸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白居易的《冬至夜》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孤独和思念的情感,但白居易更侧重于衰老与内心的寒冷,而杜甫更多地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忧愁。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展现了唐诗的丰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