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5: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5:58
八声甘州 题李云仙抱琴独立图
作者: 杨玉衔 〔清代〕
问天风海水自成连,
于今几人听。
奈筝琶聒耳,
村讴巴曲,
波沸雷鸣。
遗事贞元剩谱,
谁复问指琼。
岩石琴台路,
霜月凄冥。
独有仙人绿绮,
伴云涯倦客,
身世伶俜。
剪高山流水,
凌乱入丹青。
立苍茫吟髭孤撚,
宁韬弦敛袖待晴清。
人间世觉知音侣,
惟有流莺。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孤独与人生的思考。诗人提问:天地之间,风海相连,现今还有多少人能倾听琴声?面对嘈杂的筝琶声和村里的歌谣,音波如雷霆般沸腾。古老的乐谱早已遗失,谁还会再问琴音的指法?沿着岩石琴台的路,月光冷清而凄凉。唯有那位仙人弹奏的绿绮,伴着云边的倦客,感到身世的孤独。高山流水的情意,仿佛随意涂抹在丹青之中。诗人伫立在苍茫的天地间,白须飘逸,心中宁静,只待晴空来临。人世间,似乎再也找不到知音,只有那流莺的歌声。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著称,善于描写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当时社会动荡与文化传承的背景下,诗人借助对音乐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孤独与追求知音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还深刻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对音乐的向往。通过对自然与音乐的描写,诗人引导读者走入一个富有哲理的境界。在喧嚣的世界中,诗人渴望寻找那份宁静与知音,这种情感在“唯有流莺”一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流莺的歌声,仿佛是对人世无知音的感慨,带着一丝无奈与孤独。整首诗在意境上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气质,诗人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递出对生命的深切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了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对高雅音乐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高山流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流莺”最能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