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董卓》

时间: 2025-07-26 13:23:38

诗句

公业平时劝用儒,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3:23:38

原文展示:

公业平时劝用儒,
诸公何事起相图。
只言天下无健者,
岂信车中有布乎。

白话文翻译:

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诗中提到有人倡导用儒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但他质疑那些公卿们为何要相互争斗。有人说天下没有强者,难道真的相信马车上会有布料吗?

注释:

  • 公业平时:公业指的是当时的官员,"平时"指的是平常的劝导。
  •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和礼仪。
  • 诸公:指的是各位公卿、士大夫。
  • 相图:相互争斗、图谋。
  • 天下无健者:指的是没有强有力的人。
  • 岂信车中有布乎:用来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反问是否真相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苏轼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他对政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苏轼被贬期间,政治斗争激烈,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此诗抒发对儒家理想的困惑与对现实的反思,揭示了政治斗争与个人道德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话式的语言表达了苏轼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深刻洞察。诗中提到的“公业平时劝用儒”,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但苏轼却对这种劝导持怀疑态度。他用“诸公何事起相图”来揭示当权者之间的争斗,表明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儒家思想难以真正落地生根。接下来的“只言天下无健者,岂信车中有布乎”,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批判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强调现实的严酷和复杂。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通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诗人不仅在政治上有所警醒,也在文化上发出了富有哲理的思考,这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公业平时劝用儒:官员们平时劝导使用儒家思想来治国。
  2. 诸公何事起相图:那些公卿们为什么要互相争斗呢?
  3. 只言天下无健者:有人声称天下没有强有力的人。
  4. 岂信车中有布乎:难道真相信马车上会有布料的存在吗?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车中有布”来形容不切实际的想法。
  • 反问:通过反问强调对现实情况的质疑,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反映了对政治斗争的批判和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现了苏轼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理想与道德。
  • 公业:代表当时的官府和政治力量。
  • :象征着物质和现实。

这些意象不仅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在诗中提到什么思想来治理国家?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2. 诗中“岂信车中有布乎”意在表达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理想的幻想
    C. 对人性的否定
    D. 对现实的怀疑

  3. 诗中提到的“诸公”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官员与公卿
    C. 学者与文人
    D. 商人与士兵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的《董卓》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时局的忧虑,但苏轼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的苦难与民生,展示了两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不同反思。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相关查询

入关寄九华友人 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秋宿临江驿 题庐岳刘处士草堂 秋日闲居寄先达 赠李镡(镡自维扬遇乱,东入山中) 送人宰德清 访道者不遇 御沟柳 和刘评事送海禅和归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美言不信 时易世变 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水 千万意 龙飞虎跳 炳文 包含厕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前生注定 虚老 竹字头的字 侯门似海 丨字旁的字 马缨 包含蒲的成语 三框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