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谨次府判朝议江公之韵·道中二首》

时间: 2025-08-09 21:45:10

诗句

未分中厚长夜曼,果闻胡虏胆行寒。

乾坤正赖英豪整,肯赋诗人行路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5:10

原文展示:

未分中厚长夜曼,果闻胡虏胆行寒。
乾坤正赖英豪整,肯赋诗人行路难。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黑夜里尚未分晓,听闻胡人胆寒而行。
天地之间正需要英雄整顿,难道诗人就该赋诗描述行路的艰难?

注释:

  • 未分:尚未分明,指夜还没有结束。
  • 中厚:形容夜色深厚。
  • :绵延、漫长。
  • 果闻:确实听见。
  • 胡虏:指北方少数民族,通常指契丹、女真等。
  • 胆行寒:胆怯而行,形容敌人心虚。
  • 乾坤:指天地。
  • 英豪:英雄豪杰。
  • :整顿、治理。
  • 赋诗:写诗。

典故解析:

此诗无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胡虏”一词引申出中国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暗示了当时的战乱和边疆的紧张局势。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陈邦庆,字德明,号石头,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风格清新脱俗。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政局动荡,民族矛盾突出,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开篇以“未分中厚长夜曼”描绘出一种深邃而迷茫的夜晚,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与人心的惶恐。接着“果闻胡虏胆行寒”一句,突显出敌人对国家的威胁,以及在这一背景下,诗人感受到的紧迫感与无奈。最后两句则转向对英雄豪杰的期盼,强调了国家需要整顿的紧迫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反思,是否应当只专注于书写而忽略了现实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的描写,结合对胡虏的感受,以及对英雄的期待,构建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外敌的警惕,也有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诗中情感浓烈而真挚,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未分中厚长夜曼”:夜深得尚未分明,长夜似乎无尽。
    • “果闻胡虏胆行寒”:确实听闻敌人心虚而行,显示出敌人的弱点。
    • “乾坤正赖英豪整”:天地之间正需要英才来治理。
    • “肯赋诗人行路难”:难道诗人就只会写诗,反映行路的艰难?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未分”和“果闻”,“乾坤”和“赋诗”,形成整齐的对仗结构。
    • 比喻:将“长夜”比喻为国家动荡的状态。
    • 拟人:用“听闻”来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增加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不安与对英雄豪杰的渴望,传递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长夜”:象征着动荡不安的时局。
  • “胡虏”:代表外敌,显示出国家的危机。
  • “英豪”:象征着希望与力量,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分”意指什么?

    • A. 太阳升起
    • B. 夜未结束
    • C. 天空晴朗
  2. “胡虏”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北方少数民族
    • B. 南方士兵
    • C. 海盗
  3. 诗中的“英豪”指的是?

    • A. 诗人
    • B. 战士
    • C. 英雄豪杰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登高》王勃:描绘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忧虑。
  • 诗词对比

    • 比较陈邦庆的《谨次府判朝议江公之韵·道中二首》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但杜甫的笔调更加沉重,情感更为直接,而陈邦庆则通过黑夜的意象表现出一种隐秘的忧虑与期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风。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古诗的解析和背景资料,帮助更深入理解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溪行 其三 出居十六咏·便是山 合纸屏为小阁画卧袁访戴其上名之曰听雪各与 熙春台用戴式之韵 次韵程汪二兄投赠 其一 送应武谕倅庐陵 东津 水月园送王侍郎 牛庵睡起 次韵梁权郡喜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风报罢 弱如扶病 力持 满车而归 乚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青黄沟木 番邦 厓海 指掌可取 龝字旁的字 卖法市恩 诞幻不经 鼎结尾的成语 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禾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