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5:02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夸。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白发苍苍却仍然是个客人,漂泊在天涯海角。
耳边只听见夜雨声,眼前的花朵却是隔年才见。
从今往后我害怕喝酒,写诗时也只是自我夸耀。
有一个村庄就像栗里一样,我打算再找个地方居住。
贝琼(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她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尤其关注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变迁。
这首诗写于贝琼晚年,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反映了她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饮酒的厌倦,以及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排闷》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年华流逝的感伤。首句“白首尚为客”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已经年迈却依然生活在外,显露出一种无根无依的孤独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耳鸣通夜雨”与“眼暗隔年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冷漠,耳边的雨声和眼前的花都成为了孤独的陪伴。
“畏酒从今断”一语则表现了诗人对饮酒的厌倦与自我反省,酒在古诗中常常是孤独与消遣的象征,而诗人选择断酒,似乎是在追求一种清醒的生活态度。“题诗浪自夸”则折射出她对自己创作的不满,虽然写诗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似乎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最后的“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则透露出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栗里或许是一个象征着温暖和安宁的地方。整首诗在描绘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安定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孤独、时间流逝以及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诗人展现了内心的挣扎与渴望。
诗中的“白首”指代什么?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中提到的“村庄”象征什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贝琼的《排闷》更倾向于表达个体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而王维则更多地描绘了自然之美与心灵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存在差异,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