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2:51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
玉节金珂响似雷,
水晶宫殿步裴回。
只缘支遁谈经妙,
所以许询都讲来。
帝释镜中遥仰止,
魔军殿上动崔巍。
千重香拥龙鳞立,
五种风生锦绣开。
宽似大溟生日月,
秀如四岳出尘埃。
一条紫气随高步,
九色仙花落古台。
谢太傅须同八凯,
姚梁公可并三台。
登楼喜色禾将熟,
望国诚明首不回。
驾驭英雄如赤子,
雌黄贤哲贡琼瑰。
六条消息心常苦,
一剑晶荧敌尽摧。
木铎声中天降福,
景星光里地无灾。
百千民拥听经座,
始见重天社稷才。
这首诗描绘了蜀王进入大慈寺听讲的场景。金银的节杖声响如雷鸣,水晶的宫殿中步履轻盈。因为支遁的高妙讲解,才让许多贤士齐聚一堂。帝释的神像在镜中遥望,而魔军的殿宇则巍峨耸立。千重香气环绕着如龙的鳞片,五彩的风中绽放着锦绣的花朵。气势宽广如大海,光辉卓越如四岳高耸。紫气伴随高步而来,九色仙花飘落在古老的台上。谢太傅与八位杰出的人物同在,姚梁公可与三台齐名。登楼时,喜悦的心情如丰收的禾苗,渴望着国家的光明前途。驾驭英雄如同赤子之心,贤哲们献上美玉和瑰宝。六条消息令人心苦,一剑晶莹摧毁敌人。木铎声中天降福气,景星光辉里地上无灾。百千百姓聚集在听经的座位上,终于看到了国家的繁荣与强盛。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字子才,号山人,晚号“贯休”,以诗名盛行于世。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感。他的作品通常蕴含丰富的哲理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天复三年,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信仰的推崇,以及王权与宗教的结合。诗中表现了对国家安定、民众幸福的期盼。
《蜀王入大慈寺听讲》是一首充满宗教气息和政治寓意的诗作。贯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蜀王出席大慈寺讲经的盛况。诗中,金银的节杖声与水晶宫殿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宗教典礼的庄严和神圣。支遁的高妙讲解使得众贤士齐聚,体现了佛教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诗的意象丰富多彩,诸如“千重香拥龙鳞立”、“五种风生锦绣开”,既描绘了盛大的场面,又传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贯休在诗中巧妙地运用比喻,形容宽广的气势如同大海,光辉卓越如同四岳,表现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渴望。
此外,诗中多次提及“英雄”、“贤哲”等词汇,暗示了作者对国家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通过“六条消息心常苦”,贯休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但最终通过“木铎声中天降福”传递出对未来的信心,展现了诗人兼具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民众幸福的深切希望,展现了蜀王对佛教的崇敬以及对贤士的重视,体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交融的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支遁”是谁?
“千重香拥龙鳞立”中的“龙鳞”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贯休的《蜀王入大慈寺听讲》与李白的《庐山谣》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和理想的向往,但贯休更侧重于宗教氛围和对社会的关注,而李白则是对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