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6:22
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
我已经四十五岁,头发两侧已经有些发白。
因写诗而变得清瘦,喝酒时却显得粗豪狂放。
老了之后,我更是随遇而安,哪里安稳就把哪里当做我的故乡。
我想着明年春天在庐山下,结个草堂安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中年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中表达了对年岁渐长的感慨,以及对安逸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十五》展现了白居易对自己人生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作者以“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开篇,直接陈述自己的年龄和外貌,突显出衰老的气息。接下来的“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则表现出他对诗歌和饮酒的热爱,诗歌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这让他显得有些清瘦,却也显露出他对生活的狂放态度。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一句则传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顺应,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能安居乐业,便是心灵的归宿。最后一句“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渴望,庐山作为隐逸之地,象征着他向往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活。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白居易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感慨,又有对未来的憧憬,展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感悟,既有对年岁增长的无奈,也有对简朴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诗歌与饮酒的热爱,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和洒脱,强调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内心的安宁。
白居易《四十五》与李白《将进酒》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