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1:49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1:49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
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琴澹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盗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贾谊在哭泣时局,阮籍在哭泣人生道路的艰难。
唐生今天也在哭泣,不同的时代却有着相同的悲哀。
唐生究竟是谁?五十岁的时候,生活在寒冷和饥饿中。
他并不为口无食而悲,不为身无衣而哀。
他所悲的是忠诚与正义,悲痛至极则流泪痛哭。
太尉打击盗贼的日子,尚书呵斥盗贼的时刻。
大夫死于凶恶的盗匪,谏议却被贬为蛮夷。
每当看到这些事情,声音发出时眼泪便随之而下。
往往听到这样的风声,俗士们仍然可能会有所非议。
怜悯你头发半白,然而你的志向竟然未曾衰退。
我也是你的同道,心中郁结又该何去何从?
不能发声哭泣,转而写成乐府诗。
篇篇无空洞之文,句句都必尽其规。
功高的警惕人言,痛苦的骚人诗辞。
不是追求宫廷的高雅,不是追求文字的奇妙。
只愿歌唱百姓的苦痛,希望天子能知晓。
未能得到天子的知晓,甘愿受人讥讽。
良药的气味是苦的,琴声的音色是淡的。
不怕权贵的愤怒,也任凭亲朋的讥讽。
人终究无能为力,便被称作狂妄的男子。
每逢盗贼息事,或遇云雾笼罩。
但我自高声歌唱,愿能让天听到我低微的声音。
歌与哭虽然名字不同,但所感却是同归的。
寄给你三十章,与君共作哭泣的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和关心民生的内容著称,代表作有《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等。
《寄唐生》成诗于白居易中年时期,正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忠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深切关心。
白居易的《寄唐生》是一首情感充沛的诗作,诗中通过“唐生”这一角色,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忠义的呼唤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开头提到的贾谊和阮籍,代表了历史上那些因忧国忧民而感到悲痛的人物,令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共鸣。诗人在描绘“唐生”的悲苦生活时,强调他并不是因物质缺乏而悲伤,而是因忠诚与正义的缺失,使得情感更为深刻。
整首诗在形式上遵循了乐府的韵律,结构严谨,句句有力。诗人通过对比和具体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社会的不公与个人的无奈。尤其是“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一联,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表达出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思念与惋惜。
最后,诗人以“寄君三十章”结束,既是对“唐生”的寄托,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展现出一种虽处困境但仍然不屈的精神。整首诗在悲伤中透着希望,情感真挚而深邃,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追求社会正义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忠义与社会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的情怀。
诗中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结合,表达了对忠义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寄唐生》中的“唐生”代表什么?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贾谊”和“阮籍”主要是为了表达?
诗中提到的“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主要表达了什么?